[发明专利]一种变电站内物品遗留管控方法及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9439.9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5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潘丹;王栋;翁凌雯;林嘉;李棋;谢乾武;胡东升;常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10/764 | 分类号: | G06V10/764;G06V10/774;G06V10/44;G06Q50/06;G06T7/11;G06T7/60;G06F16/2455;G06V20/40 |
代理公司: | 合肥昊晟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3 | 代理人: | 何梓秋 |
地址: | 35001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 站内 物品 遗留 方法 模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内物品遗留管控方法及模块,属于物品遗留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在规定的区域内,通过经过大量已标注图片训练的物品检测模型对区域内遗留的工具物品进行检测,并对各类工具物品图像中包含的预设平面标识进行检测识别并粗分类,获取区域内遗留的各工具物品的分类及各类中包含的数量,再利用物品所属信息关联子模块对遗留的各工具物品上的标识特征信息进行与所属的操作人员信息进行关联,实现责任到个人,便于管控工作的进行,二级分类的逻辑简单,可大大降低分类网络模型的复杂度,进而可提升分类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品遗留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内物品遗留管控方法及模块。
背景技术
变电站是一种常见的电能接受及分配场所,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
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其中,一次设备指直接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电能的设备,主要包括变压器、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避雷器、电容器、电抗器等,二次设备是指对一次设备和系统的运行工况进行测量、监视、控制和保护的设备,它主要由包括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装置、测控装置、计量装置、自动化系统以及为二次设备提供电源的直流设备。
在操作人员对上述设备进行维护或维修时,常需要用到三大类的工具,分别为安全工具类、手工具类、辅助工具类,安全工具类主要包括绝缘手套、绝缘靴、安全帽等劳保用品,手工具类主要包括扳手、钳子等,辅助工具类主要包括手电、望远镜等。
在当下,经常会出现操作人员将工具物品遗留在现场的情况,不利于对整个变电站的管控工作,而且在工具物品遗留现场后,可能会对变电站的设备带来一定的运行风险,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人工检测摄像头获取的视频对工具物品的遗留情况进行检测,耗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并且无法及时地获取遗留的工具物品所对应的操作人员信息,对遗留的工具物品的所属信息还需要多次进行核实,责任无法实现明确到个人,给整个变电站的管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为此,提出一种变电站内物品遗留管控方法及及模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检测摄像头获取的视频对工具物品的遗留情况进行检测,耗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并且无法及时地获取遗留的工具物品所对应的操作人员信息,对遗留的工具物品的所属信息还需要多次进行核实,责任无法实现明确到个人,给整个变电站的管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内物品遗留管控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规定的区域内,判断区域内是否存在操作人员,通过摄像头周期性采集区域图像,进而对区域图像内包含的物品状态进行判断,然后将判断为遗留状态的区域图像传输下一步轴;
S2:将判断为遗留状态的区域图像输入已训练的物品检测模型,对区域图像中遗留的工具物品进行检测,输出各工具物品在图像中对应的物品box;
S3:在各工具物品被物品检测模型识别并输出对应的物品box后,以各物品box的边界为裁剪边界,获取各工具物品图像,然后各工具物品图像输入已训练的标识检测模型,基于各标识的形状特征对各工具物品上的标识进行识别,输出各工具物品在图像中对应的标识box,并记录各工具物品的分类及各类中包含的数量;
S4:在各工具物品的标识被标识检测模型识别并输出对应的标识box后,以各标识box的边界为裁剪边界,获取各工具物品的标识图像,根据各工具物品的标识图像的标识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工具物品所属的操作人员信息进行关联;
S5:输出各工具物品的分类及各类中包含的数量、工具物品对应区域、各工具物品所属的操作人员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94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