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根茎类中药莪术重金属概率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9128.2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0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马双成;左甜甜;金红宇;刘佳琳;魏晟;李依玲;张磊;王彝白纳;周萍萍;于健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
主分类号: | G16H70/40 | 分类号: | G16H70/40;G16H5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1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根茎 中药 莪术 重金属 概率 风险 评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茎类中药莪术重金属概率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建立慢性暴露评估模型;采用经验分布拟合方法获取待评估中药中待评估重金属的浓度以及待评估中药的摄入量和摄入频率,并采用慢性暴露评估模型计算待评估中药中待评估重金属的日暴露量,从而计算待评估中药中待评估重金属的慢性暴露非致癌风险熵、联合非致癌风险熵、慢性致癌风险熵以及联合致癌风险熵,据此进行风险评估。本发明方法提出了对根茎类中药中多种重金属的暴露量估计方法以及非致癌和致癌的概率风险评估方法,通过随机模拟抽样达到对在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的目的,提高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风险评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根茎类中药莪术重金属概率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中国中草药资源丰富,因中药具有疗效独特、副作用少等特点,如今中药在中国和其他多个国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根茎中药材是以地下茎或带有少许根部的地下茎入药的药材,包括玉竹、莪术、巴戟天和乌药等多种中药。中药莪术因其具有活血化瘀、抗菌、抗炎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中药方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人们对于其安全性有着较大程度的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重金属污染是中药产生健康危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空气和土壤污染以及中药的炮制和运输都会加重中药重金属的污染。
当人群长期服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根茎类中药,可能会引起金属在人体内蓄积而发生一系列的健康危害。常见的中药中重金属污染主要包括铅、镉、砷、汞和铜等污染。铅在人体内长期累积会对人体的神经和造血系统造成损害,出现神经炎和贫血等不良健康结局。镉除了会引起骨骼损伤,体内的长期蓄积也会对肾脏、心血管等系统有一定程度的危害。不同砷的毒性与其砷的形态有关,其中无机砷的毒性最大,主要作用于神经、消化和造血系统等。由于不同地区重金属背景值以及中草药各部分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不同,使得全国各地不同批次的中药重金属含量也不尽相同。
近年来,在食物、饮水等方面的重金属污染物的风险研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评估方法主要包括点评估和概率评估。应用在中药重金属的点评估方法是将中草药中重金属的含量与中草药的摄入量相乘,得到重金属的摄入量,再与重金属的参考剂量比较来进行风险评价。在中药重金属暴露评估中,因人群中药使用情况的差异性、中药使用量程的持久性、药物配方混杂性、形态和剂型的多样性,点评估的结果无法考虑到在健康风险中存在的变异性问题,结果较为粗糙、评估准确性较低,其评估结果不能保护高端暴露人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根茎类中药莪术重金属概率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以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根茎类中药莪术重金属概率风险评估方法,包括:
建立慢性暴露评估模型;
采用经验分布拟合方法获取待评估中药中待评估重金属的浓度以及所述待评估中药的摄入量和摄入频率;所述待评估中药包括根茎类中药莪术;所述待评估重金属包括铅、镉、砷、汞和铜;所述待评估中药的摄入量为所述待评估中药的日消费量;所述待评估中药的摄入频率为所述待评估中药的年消费天数;
根据所述待评估中药中待评估重金属的浓度以及所述待评估中药的摄入量和摄入频率,采用所述慢性暴露评估模型计算所述待评估中药中待评估重金属的日暴露量;
根据所述待评估中药中待评估重金属的日暴露量计算所述待评估中药中待评估重金属的慢性暴露非致癌风险熵、联合非致癌风险熵、慢性致癌风险熵以及联合致癌风险熵;
根据所述待评估中药中待评估重金属的慢性暴露非致癌风险熵、联合非致癌风险熵、慢性致癌风险熵以及联合致癌风险熵进行风险评估。
可选地,所述建立慢性暴露评估模型,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未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91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