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风电舱罩用高性能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9055.7 | 申请日: | 202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1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蒯君涛;蒋红娟;亓同军;李梦迪;王俞林;钱永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华科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676 | 分类号: | C08G63/676;C08F283/01;C08F212/08 |
代理公司: | 常州唯思百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5 | 代理人: | 李超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风电舱罩用高 性能 不饱和 聚酯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不饱和聚酯树脂和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风电舱罩用高性能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将不同类型饱和多元醇、饱和/不饱和多元酸或酸酐按照一定摩尔比加入反应釜中,在190~230℃的温度下进行熔融缩聚反应,直至达到预期的酸值(或粘度),在聚酯化缩聚反应结束后,趁热加入一定量含有阻聚剂的稀释单体配成粘稠液体。本发明产品成本控制良好,能够满足国内外各大整机厂的技术指标要求,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良好工艺可操作性以及高效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聚合物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风电舱罩用高性能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风电是世界范围内发展速度最快的新能源,海上风电则代表了当今风电技术的最高水平,要求设备高可靠、易安装、易维护,市场规模极大,风险也极高,备受各国关注,正在掀起投资热潮,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发展风电。
海上风电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沿海大省实现能源转型的抓手,是地方拉动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都给予了海上风电产业高度的重视及支持。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也取得了飞速发展,2019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249万千瓦,居全球第一。
即使面临新冠疫情的打击,中国海上风电抢装的势头仍在持续。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统计,截至2020年6月底,中国在建海上风电项目约11吉瓦。此外,广东、福建、浙江已将总规模达14吉瓦的海上风电项目列为了省重点建设项目。
与陆地风电相比,海上及潮间带风电机组所处的环境与陆地条件截然不同,海上风电技术远比陆地风电复杂,在设计和建设海上风场过程中,我们将不得不考虑海上恶劣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带给我们的影响。如盐雾腐蚀、海浪载荷、海冰冲撞、台风破坏等制约因素。正是由于海上恶劣的工作环境,对于海上风电产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陆上风电用的不饱和树脂产品无法满足。
基于此,开发满足大型风电机舱罩用不饱和树脂性能要求的树脂产品就变得十分迫切。产品开发综合考虑生产工艺性、制品性能和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保证产品能够满足国内外各大整机厂的技术指标要求,具有良好工艺可操作性、优异的机械性能以及高效的生产效率,能够为目标客户带去极好的生产体验和高质量的产品,进一步促进国内风电机舱罩制造商的发展,提升国内企业在全球环境中的竞争力,继而有利于海上风电在能源电力市场逐步形成市场化竞争,推进海上风电建设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大型风电舱罩用高性能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风电舱罩用高性能不饱和聚酯树脂,由饱和多元醇、饱和或不饱和多元酸或酸酐经熔融缩聚反应,在聚酯化缩聚反应结束后的缩聚物中趁热加入一定量含有阻聚剂的稀释单体制得;
包括以下制备方法:
将过摩尔量的饱和二元醇、一定摩尔量的饱和或不饱和多元酸或酸酐投入带有加热和搅拌的装置,通入氮气保护,将装置内压力稳定至0.1~0.2MPa,馏头温度保持在110~120℃,反应温度保持在210~230℃,保温搅拌2-3h后缓慢泄至常压,至酸值小于10mgKOH/g后降温至110~120℃;
继续投入一定摩尔量的饱和二元醇、饱和或不饱和多元酸或酸酐,通入氮气保护,搅拌升温至出水,控制馏头温度90~100℃和反应温度190~210℃,至酸值20~30mgKOH/g后降温至150~170℃,倒入含有阻聚剂的稀释单体溶液中稀释,保持稀释温度为50~70℃,稀释完毕降至室温后密闭保存。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饱和多元醇为丙二醇、乙二醇、二丙二醇、二乙二醇、甲基丙二醇、新戊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饱和或不饱和多元酸或酸酐为邻苯二甲酸酐、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马来酸酐、富马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华科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华科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90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