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川崎病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6415.8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9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顾晓琼;付兰燕;车迪;许郁芬;皮蕾;周华仲;余洪燕;陈凯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G01N33/68;A61K45/00;A61P9/14;A61P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林德强 |
地址: | 51012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川崎病 生物 标志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川崎病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所述生物标志物为TSLP。本发明发现在KD患者样本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显著上调,在并发血栓形成的患者中更为严重;在KD合并血栓形成的患者中,血小板上TSLP受体(TSLPRs)的表达也显著上调。KD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自噬(mitophagy)增加,并发血栓形成的患者加重。因此可以将TSLP作为标志物来诊断或辅助诊断川崎病。本发明发现了TSLP通过促进KD血栓形成的新的TSLPR/Parkin/VDAC1线粒体自噬途径诱导血小板自噬。这些结果表明TSLP是KD相关血栓形成的新型抗血栓检测和/或治疗靶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川崎病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川崎病(KD),也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小儿中小肌肉动脉血管炎,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最近,KD样症状与新型SARS-CoV-2的儿科病例有关,导致全球KD病例呈指数增长。KD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这通常是由冠状动脉瘤(CAA)诱发的闭塞性血栓形成引起的。血栓形成的风险在最初发病和治疗后持续数年。申请人前期已经报道了KD患者血小板活化升高,这可能是患有预先存在CAA的KD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尽管已经报道了与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功能紊乱和血小板衍生微粒增多有关,但KD中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具体发病机制仍然难以捉摸。必须揭示其病理生理学,特别是引起血小板活化的机制,以确定针对KD相关血栓形成的新治疗靶点。
目前KD的临床治疗采用三种传统的抗血小板通路:血栓素A2通路(如阿司匹林)、ADP通路(如氯吡格雷)和血小板受体通路(如阿昔单抗)。对于冠状动脉瘤合并血栓形成的KD患者,通常采用抗血小板联合溶栓或抗凝治疗。然而,这些过程并不能完全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表明可能存在其他受未知因素调控的潜在血小板活化机制。研究报告称,细胞因子会导致炎症和血栓形成。然而,血浆细胞因子是否有助于KD中的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尚不清楚。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是一种新型的白细胞介素7(IL-7)样细胞因子,主要来源于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肥大细胞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SLP在哮喘、过敏性鼻炎、白血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中表达失调。最近,TSLP和TSLPR对血小板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其可以通过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然而,TSLP在KD中异常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还未曾报道。
血小板自噬参与血小板活性的调节。毫不奇怪,线粒体自噬是一种调节线粒体质量的选择性自噬,它也发生在血小板中,并且正在成为血小板中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由于线粒体对能量产生至关重要,因此增强的线粒体自噬与血小板活化有关也就不足为奇了。最近的报道表明血小板自噬促进血栓形成,然而,血小板自噬在KD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从未被探索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TSLP作为标志物在开发诊断和/或预防和/或治疗川崎病的试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定量检测TSLP的物质在制备产品中的应用,所述产品的功能为如下(A1)至(A3)中的至少一种:
(A1)诊断川崎病;(A2)诊断待测者是否为川崎病;(A3)防控川崎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物质为在基因或蛋白水平上定量检测TSLP的物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在基因水平上定量检测TSLP的物质包括通过测序技术、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扩增技术或免疫测定的方法检测标志物基因表达水平的试剂和/或仪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未经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64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