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感应识别方法及显示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84346.7 | 申请日: | 2021-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2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赵远洋;韩珍珍;张金方;郝思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V40/13 | 分类号: | G06V40/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杨永恒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感应 识别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感应识别方法及显示设备。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单元;感应功能模块,感应功能模块包括多列控制线,每列控制线与同一列的至少部分像素电路单元连接;像素电路单元包括:光电感应单元,光电感应单元的控制端与对应行的像素电路单元的扫描信号线连接,输出端与对应列的控制线连接;光电感应单元,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输出相应的感应信号;感应功能模块,用于通过各个控制线分别接收各个光电感应单元输出的感应信号。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无需对像素电路单元的透光率进行改进,且通过调整排布设计可以减小像素电路单元的面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像素电路排版密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感应识别方法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感应识别功能的解决方案通常为通常设置于屏体背部,导致显示面板的厚度增大。并且为了使得经过人体手指反射的光线能够透过像素电路单元并被感应单元接收,需要像素电路单元保持一定的透光率,从而使得像素电路单元无法采用紧密排布设计以缩小面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感应识别方法及显示设备,能够解决指纹识别器件导致显示面板的厚度增大以及像素电路单元为保持透光率而无法通过排布设计进行缩小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像素电路单元;
感应功能模块,感应功能模块包括多列控制线,每列控制线与同一列的至少部分像素电路单元连接;
像素电路单元包括:
光电感应单元,光电感应单元的控制端与对应行的像素电路单元的扫描信号线连接,光电感应单元的输出端与对应列的控制线连接;
光电感应单元,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输出相应的感应信号;感应功能模块,用于通过各个控制线分别接收各个光电感应单元输出的感应信号,并根据感应信号生成人体手指的指纹以进行指纹识别。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电感应单元包括:
光电感应晶体管,光电感应晶体管的栅极与对应行的像素电路单元的扫描信号线连接,光电感应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电源信号线连接,光电感应晶体管的第二端与对应列的控制线连接;
光电感应晶体管,用于根据人体手指的反射光信号的光强产生相应的光生载流子,根据光生载流子生成感应信号,并将感应信号输出至控制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电感应单元还包括:
复位晶体管,复位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初始化信号,复位晶体管的栅极与对应行的复位信号线连接,复位晶体管的第二端与对应列的控制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扫描信号线复用为下一行的复位信号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电感应晶体管,用于在接收到扫描信号时导通,以根据人体手指的反射光信号将电源信号转换成感应信号并输出至控制线;
或者,光电感应晶体管,用于在接收到扫描信号时截止,以根据人体手指的反射光信号将漏电流转换成感应信号并输出至控制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电路单元还包括用于控制数据信号写入的数据写入晶体管;
数据写入晶体管与光电感应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或为N型晶体管;
或者,数据写入晶体管与光电感应晶体管的其中一个为P型晶体管,另一种为N型晶体管;
优选地,复位晶体管与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晶体管类型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43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