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取栓装置及其设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83890.X | 申请日: | 2021-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3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申祥;王凯鹏;何璇;李函青;田润;王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17/221 | 分类号: | A61B17/221;A61F2/90;G16H30/20;G16H30/4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及其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栓装置及其设计方法,包括远端的锁碎栓支架、尾轴、第一标记显影环、近端的取栓支架、第二标记显影环和定接外管;所述尾轴的一端设有锁碎栓支架,另一端设有定接外管,取栓支架罩在尾轴外周,且两端分别与尾轴连接,所述第一标记显影环安装在取栓支架与锁碎栓支架之间,第二标记显影环安装在取栓支架与定接外管之间;所述锁碎栓支架的末端设有显影材料。所述取栓装置可适用于包括颅内血管在内的多种血管环境,具有对血管壁损伤小,取栓定位精准且取栓干净,操作简单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栓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由于脑动脉硬化,管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使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
目前治疗所有血管栓塞类疾病的方法共有两种:药物溶栓与机械取栓。
药物溶栓是通过服用溶栓药,来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从而溶解血栓的治疗手段。优点在于能够使病人快速的血管开通,病人的神经缺损症状减少到最小,缺点在于只适用于小型血栓,且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在体质不适合的病人身上,会出现并发症,如脑出血等。
机械取栓是通过股动脉穿刺,把取栓的器械通过血管内到达血管闭塞的位置,然后穿过闭塞血管,通过取栓的器械或出栓的导管把血栓取出,使血管血流得以恢复的技术方法。机械取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血栓切除术,此方法可以达到彻底取栓,但会很大程度损害血管壁;激光取栓,这种可操作性不高,对于激光能量的大小要求极为严苛,激光能量过低则无效,能量过高则损伤血管,且容易引起各种炎症;抓捕器取栓,对血管壁损伤很小,但是经常不能套住血凝块;补栓网取栓,虽然操作简单,却无法在颅内血管使用。
目前的取栓装置虽然可以完成取栓工作,但大部分无法灵活调节装置径向大小,适应不同血管环境能力差,易损伤血管壁,且无法较完整取栓,造成碎栓流入其他细小血管从而发生二次堵塞。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栓装置及其设计方法,所述取栓装置可适用于包括颅内血管在内的多种血管环境,具有对血管壁损伤小,取栓定位精准且提高取栓干净程度,操作简单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取栓装置,包括远端的锁碎栓支架、尾轴、第一标记显影环、近端的取栓支架、第二标记显影环和定接外管;
所述尾轴的一端设有锁碎栓支架,另一端设有定接外管,取栓支架罩在尾轴外周,且两端分别与尾轴连接,所述第一标记显影环安装在取栓支架与锁碎栓支架之间,第二标记显影环安装在取栓支架与定接外管之间;所述锁碎栓支架的末端设有显影材料。
上述方案中,所述锁碎栓支架为网孔所形成的远端呈开口式的喇叭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锁碎栓支架的远端张口圆的直径为3~6mm,开口式喇叭状结构能够张合,张合范围为1.5~6mm。
进一步的,所述锁碎栓支架的网孔形状为曲边梯形。
上述方案中,所述取栓支架为网孔形成的梭形结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取栓支架的网孔大于锁碎栓支架的网孔。
上述方案中,所述定接外管为中空结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标记显影环和第二标记显影环均为中空结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标记显影环内圆直径是尾轴直径的1.2~1.3倍。
上述方案中,所述锁碎栓支架和取栓支架的连接处设置覆膜;所述覆膜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38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