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钢管管壁的除锈防腐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3564.9 | 申请日: | 202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8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柳斌;刘凯铭;贾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6/20 | 分类号: | B05B16/20;B05B13/02;B24B27/033;B24B55/06 |
代理公司: | 天津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13 | 代理人: | 栾志超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管 管壁 除锈 防腐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钢管防腐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管管壁的除锈防腐装置,包括管道、输送组件、除锈组件、喷涂组件和工作箱,所述管道外壁分别与所述输送组件、所述除锈组件和所述喷涂组件连接,所述输送组件带动所述管道旋转移动并穿过所述工作箱,所述除锈组件和所述喷涂组件均设在所述工作箱内,以对所述管道外壁进行除锈和喷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置输送组件形成一条输送管路,使管道以可控制的速度旋转移动,这种可调整的自动传输线协调配合除锈组件和喷涂组件,达到自动化流水生产的目的,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设置工作箱,有效控制污染源,环保节能,为作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作业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管防腐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管管壁的除锈防腐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建筑领域,各种介质的输送载体为管道,根据不同的要求,管道的材质、型号、规格各不相同,最为常见和最为经济适用的就是碳钢无缝管和碳钢焊接管。碳钢管道在生产完成后,直接存放于大气条件下,空气中的湿度和适当的温度,管道壁会产生锈蚀,一般存放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锈蚀情况较轻,只有表面的极少的锈斑,存放条件差的情况,会根据具体情况查看管道腐蚀深度等,严重的不能应用于工程中。
传统的管道除锈处理在施工现场完成,通过人工打磨等,达到管道的表面处理要求,再进行防腐处理。为了便于施工,管道需要在指定的场地全部铺开,作业人员用手工除锈工具进行打磨,造成大量的扬尘,随风飘散污染环境,打磨完成合格的管道进行涂漆作业时,依然无法控制油漆喷枪的喷射范围,二次造成空气污染,同时对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有极大损害。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用于钢管管壁的除锈防腐装置及使用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钢管管壁的除锈防腐装置及使用方法,能够解决钢管管壁的除锈防腐效果差、容易造成污染、费时费力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钢管管壁的除锈防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输送组件、除锈组件、喷涂组件和工作箱,所述管道外壁分别与所述输送组件、所述除锈组件和所述喷涂组件连接,所述输送组件带动所述管道旋转移动并穿过所述工作箱,所述除锈组件和所述喷涂组件均设在所述工作箱内,以对所述管道外壁进行除锈和喷涂。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组件由多个输送单元组成,每个所述输送单元与所述管道移动的方向呈相同夹角,以带动所述管道移动。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输送单元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支架和输送辊,所述输送辊对称设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侧,两个所述输送辊均与所述管道外壁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输送辊,为所述输送辊的运动提供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除锈组件包括第二支架、支撑架、第二电机和磨片,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工作箱内壁连接,所述磨片对称设在所述支撑架的两侧且均与所述管道外壁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磨片,为所述磨片的运动提供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喷涂组件包括第三支架、喷洒器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工作箱内壁连接,所述第三支架上设有所述喷洒器和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为所述喷洒器提供动力,所述喷洒器上设有喷头,所述喷头对称设在所述第三支架的两侧且所述管道设在两个所述喷头之间,调节所述第三支架能够改变两个所述喷头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在所述工作箱内且设在所述除锈组件和所述喷涂组件之间,起固定支撑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四支架、固定辊和第四电机,所述第四支架与所述工作箱内壁连接,所述固定辊与所述第四支架连接并与所述管道外壁连接,所述第四电机分别与所述第四支架和所述固定辊连接,为所述固定辊的运动提供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辊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固定辊组成三角形且均与所述管道外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35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氨酶及其在制备光学纯手性胺中的应用
- 下一篇: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