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隔热路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81261.3 | 申请日: | 2021-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1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杨浩然;吴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浩然 |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E01C3/06;F28D1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隔热 路基 | ||
本发明涉及路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桥梁隔热路基,包括路基本体,路基本体内均匀设置有多个散热机构,每个散热机构均包括均匀设置在路基本体内部的多个吸热管,路基本体底端的内部开设有冷凝槽,冷凝槽底端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散热板。本发明通过桥梁路基顶端液态的蒸发液吸收热量后变为气体并流动至桥梁路基的底端,桥梁路基的底面不会受到阳光直射且风力较大,因此温度较低,高温气态蒸发液在桥梁路基的底端将热量散发至外界环境中并冷凝为液态后会再次回流至桥梁路基的顶端,从而可以持续吸收桥梁路基顶端的热量并防止桥梁路基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损坏,不仅改善了桥梁路基的使用效果,也延长了桥梁路基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桥梁隔热路基。
背景技术
路基是轨道或者路面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或者路面铺设及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轨道及机车车辆或者路面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在纵断面上,路基必须保证线路需要的高程,在平面上,路基与桥梁、隧道连接组成完整贯通的线路,在土木工程中,路基在施工数量、占地面积及投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
桥梁路基是一种土工结构,在长时间使用过后容易出现损坏,很多路基的损坏都与热交换有关,传统的路基隔热效果差,导致路基损坏加速,进而容易造成路面的混凝土结构损坏,降低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为此,提出一种桥梁隔热路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隔热路基,通过桥梁路基顶端液态的蒸发液吸收热量后变为气体并流动至桥梁路基的底端,桥梁路基的底面不会受到阳光直射且风力较大,因此温度较低,高温气态蒸发液在桥梁路基的底端将热量散发至外界环境中并冷凝为液态后会再次回流至桥梁路基的顶端,从而可以持续吸收桥梁路基顶端的热量并防止桥梁路基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损坏的方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桥梁隔热路基,包括路基本体,所述路基本体内均匀设置有多个散热机构,每个所述散热机构均包括均匀设置在路基本体内部的多个吸热管,所述路基本体底端的内部开设有冷凝槽,所述冷凝槽底端的内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散热板,且散热板的底壁与路基本体的底壁齐平,位于中端的所述吸热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排气管和回液管,且排气管和回液管分别与冷凝槽的两端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吸热管之间均对称连接有两个连接管,且两个连接管分别连接在吸热管的两端,所述排气管和回液管上分别安装有单向排气阀和单向回液阀,所述吸热管、连接管、排气管、冷凝槽和回液管内共同放置有蒸发液,每个所述回液管上均连接有增压组件。
路基温度上升后吸热管内的蒸发液可以及时将热量吸收,蒸发液吸收热量后开始蒸发,蒸发后的气体经排气管排放至冷凝槽内,冷凝槽内高温气体经散热板将热量散发至外界环境中并开始冷凝成液体,由于单向排气阀和单向回液阀的设置,使得吸热管、排气管、冷凝槽和回液管可以单向连通,当吸热管内的蒸发液吸热蒸发后变为气体且吸热管内的气压瞬时增大,由于气体不能经回液管流入冷凝槽内,因此蒸发后的气体会经排气管排入冷凝槽内并在冷凝槽内冷凝为液态蒸发液,回液管上的增压组件可以将冷凝槽内的蒸发液经回液管吸回吸热管内,因此吸热管内的蒸发液持续蒸发就可以持续将冷凝槽内靠近回液管一端的液态蒸发液推回吸热管内,从而可以持续对路基散热并防止路基温度快速上升,因此能避免路面混凝土结构快速损坏,不仅改善了桥梁路基的使用效果,也延长了桥梁路基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增压组件包括开设在路基本体内的安装槽,所述回液管上连接有单向阀,且单向阀位于安装槽的底端,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壁上转动安装有第一安装轴,且第一安装轴的一端延伸至路基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一安装轴的外侧壁上均匀安装有多个增压叶片,且增压叶片均位于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安装轴远离路基本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风扇,每个所述第一风扇的外侧均设有第一外壳,且第一外壳均固定在路基本体的外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浩然,未经杨浩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12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