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光源信号的拉索漏磁无损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80870.7 | 申请日: | 202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5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罗利芳;杨小明;熊凯;尹夏明;蔡凝;曾明辉;张克武;郭增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83 | 分类号: | G01N27/83 |
代理公司: | 重庆青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83 | 代理人: | 程红霞 |
地址: | 330199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源 信号 拉索漏磁 无损 检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光源信号的拉索漏磁无损检测装置,包括设于待检拉索(4)上的激励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装置呈U型结构,且激励装置的U型内部通过连接件(2)设置套设于待检拉索上的光磁检测组件(3),激励装置和光磁检测组件均能沿待检拉索轴向做同步移动及转动;所述光磁检测组件由外壳(3-1)、电源板(3-2)、导磁层(3-3)、光源发射器(3-4)、光源接受器(3-5)、侧板(3-8)组成,外壳套装于导磁层外,且两者通过轴向两侧的侧板连接为一体,外壳内侧上依次设置电源板和光源发射器,导磁层外侧上依次设置电源板和与外壳上所设的光源发射器相对布置的光源接受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源信号的拉索漏磁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装置由衔铁(1-1)、上N下S极磁铁(1-2)、上S下N极磁铁(1-3)、电线圈(1-4)、带滚轮导磁连接块(1-5)组成,衔铁长度方向的两侧分设同侧布置的上N下S极磁铁和上S下N极磁铁,且上N下S极磁铁和上S下N极磁铁均在背离衔铁的背离端设置作用于待检拉索上的带滚轮导磁连接块,上N下S极磁铁和上S下N极磁铁均缠绕有电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光源信号的拉索漏磁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上设置连接件,且连接件采用非导磁材料;所述带滚轮导磁连接块采用磁导率比空气高的坡莫合金,且带滚轮导磁连接块在面向待检拉索的对应端设有与待检拉索外圆相适配的凹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光源信号的拉索漏磁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N下S极磁铁和上S下N极磁铁的尺寸、电线圈的匝数由待检拉索内部钢绞线数量来确定,并使待检拉索达到磁饱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源信号的拉索漏磁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采用柔性PCD电板,并内置有无线通信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源信号的拉索漏磁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和侧板均采用磁屏蔽遮光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源信号的拉索漏磁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导磁层、侧板设为开环式两瓣体结构,且在外壳相互对应的周向封口(3-6)上设置可拆卸的紧固件(3-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源信号的拉索漏磁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发射器和光源接受器均为点阵式分布结构,且相对于外壳轴向全长、径向1/4-1/2弧长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源信号的拉索漏磁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点的光源接受器由磁性液体薄膜(3-51)、腔体(3-52)、光谱仪探头(3-53)组成,磁性液体薄膜面向光源发射器,光谱仪探头在腔体内并位于磁性液体薄膜下且面向导磁层;磁性液体薄膜的厚度为18-22微米,选用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Co或Ni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磁性粒子,水作为基液。
10.一种基于光源信号的拉索漏磁无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1)将本检测装置套在待检拉索后由爬索机器人带到指定位置;
2)启动光源发射器,由光谱仪探头采集第一组counts峰值所在波长N1,并输出在PC端记载,且求得峰值处透光率T1;
3)启动激励装置,使待检拉索达到磁饱和状态后,光谱仪探头再次采集第二组counts峰值所在波长N2,并输出在PC端记载,且求得峰值处透光率T2;
4)比较两组波长和透光率,在点阵中寻找到差异较大的位置,即为这一检测区域的缺陷位置;
5)当采集完第一个矩形区域信号后,关闭激励装置,带滚轮导磁连接块受电机驱使,进行周向转动,到达下一个检测区域后再打开激励装置电源,即可检测此段环向区域;
6)上述流程如此反复,直到待检拉索顶端后完成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交通大学,未经江西公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808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壳管廊顶部T型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水指纹模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