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处理疏浚淤泥的反滤围井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77056.X | 申请日: | 202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92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0 |
发明(设计)人: | 赵良然;左俊超;陈洁;赵韶冲;朱立旭;郭春红;李飞;武茂官;王鹏程;刘月华;杨建中;韩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良然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21;E03F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000 山东省菏泽***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处理 疏浚 淤泥 反滤围井 结构 | ||
1.一种用于处理疏浚淤泥的反滤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1)、井底反滤结构(2)、底部防护层(3)和反滤排水沟(4);其中,
所述井体(1)由多个轮胎形土工管袋(5)垒砌而成,所述轮胎形土工管袋(5)的袋体采用一整块土工布制作而成,整个袋体只有一道横向接口(8)和一道纵向接口(9),所述纵向接口(9)位于内圈的中部,所述横向接口(8)的搭接宽度大于20cm,所述纵向接口(9)的搭接宽度大于10cm;袋体上部设置若干填充口(10);制作所述轮胎形土工管袋(5)的土工布的有效孔径大于0.40mm;所述轮胎形土工管袋(5)的袋体内填充有填充料(11),所述填充料(11)的体积为所述袋体容积的70-80%;所述填充料(11)由体积比1∶1的小石子和粗砂组成,所述粗砂的粒径大于0.5mm,所述小石子的粒径为5-20mm;
所述反滤排水沟(4)设置在一个或多个所述井体(1)的外周,在反滤排水沟(4)填筑有三层过滤材料:下层过滤材料的厚度为20-35cm,小石子∶粗砂=1∶2(体积比);中层过滤材料的厚度为20-35cm,小石子∶粗砂=1∶1(体积比),上层过滤材料的厚度为20-30cm,小石子∶大石子∶粗砂=1∶1∶1(体积比);所述粗砂的粒径大于0.5mm,所述小石子的粒径为5-20mm,所述大石子的粒径为30-60mm;
所述反滤排水沟(4)通过一条或多条引水沟引流至原河道、沟塘或人工湿地,或引流至单独设置的净化池;
所述井底反滤结构(2)设置在所述井体(1)下部,由井底土工布(6)和位于所述井底土工布(6)下部的井底反滤层(7)组成,铺设在所述反滤排水沟(4)的内沿围成的区域内;所述井底反滤层(7)分为三层,自下至上分别为粗砂层、小石子层和大石子层,每层厚度为10-15cm,所述粗砂的粒径大于0.5mm,所述小石子的粒径为5-20mm,所述大石子的粒径为30-60mm;分层铺设、摊平,然后在所述井底反滤层(7)上部铺设井底土工布(6),所述井底土工布(6)的有效孔径大于等于0.35mm;
所述底部防护层(3)铺设在所述反滤排水沟(4)和所述井底反滤层(7)的下部,并覆盖住所述反滤排水沟(4)的外沿以内的所有区域;所述底部防护层(3)包括底层的土工布、中间层的土工膜和上层的土工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疏浚淤泥的反滤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滤排水沟(4)的断面为梯形,底宽40cm-80cm,顶宽60-120cm,深60cm-10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良然,未经赵良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705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