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反滤围井处理疏浚淤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5680.6 | 申请日: | 2021-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9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左俊超;杨建中;刘月华;赵良然;陈洁;李飞;郭春红;武茂官;王鹏程;赵韶冲;左特;刘柱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左俊超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E03F5/04;E03F5/14;E02D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000 山东省菏泽***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反滤围井 处理 疏浚 淤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反滤围井处理疏浚淤泥的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其IPC分类号为E02B 3/02(河床的清理)。本发明的方法是:在轮胎形土工管袋内填充过滤材料后垒砌成反滤围井,将疏浚产生的淤泥蓄积在反滤围井内,淤泥内的水分通过反滤围井过滤后排出,使淤泥成为能够进行利用的工程材料。淤泥对轮胎形土工管袋的挤压产生的周向压力,使反滤围井自身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本发明的方法将防汛抢险用的反滤围井经改造后,用于疏浚淤泥的处理,占地少,造价低,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床的清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反滤围井处理河床疏浚淤泥的方法,属于水利工程领域,其IPC分类号为E02B 3/02。
背景技术
反滤围井(或养水盆)是防洪抢险中用于抢护管涌(翻砂鼓水)险情的,常用的反滤围井是在发生管涌的出水口处,采用装满土或砂石的麻袋垒砌围成井状,防止涌水将下面地层中的土沙带走。
黄河多年来通过淤背固堤工程,利用吸泥船、泥浆泵抽吸黄河河道淤积的泥沙,通过管道接力输送到黄河大堤背河50-100m范围内沉积,用于填充大堤加高时取土造成的坑塘洼地,在疏浚黄河河道的同时加固了大堤。黄河河道疏浚出的泥沙几乎不含淤泥,输送到大堤背河用土施工的围堰内,泥沙很快就沉积下来,所含水用水泵抽走即可。
然而,地方河道、湖泊、水库、坑塘和人工湿地的疏浚工程,这些疏浚工程疏浚出的淤泥与黄河疏浚出的泥沙不同,其存放及后期利用是一大难题。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首先,清淤时会产生大量的疏浚淤泥,与黄河清淤产生的泥沙相比,淤泥流动性非常强,存放占地面积大,对存放地有污染。
其次,淤泥含水量大(达到90%以上),难以将泥、水分离,现有的泥、水分离技术复杂,费用高昂,效果较差。目前,疏浚淤泥一般直接堆放在天然场地,占用大量土地,排水缓慢,不仅容易污染环境,而且长期占用土地。
再次,处理后的淤泥力学强度低,无法直接利用,只能长期存放,造成土地和资源的浪费。而另一方面,我国对土料的需求一直比较大,如修路、公园里的人造景观,都需要大量的土料。
近年来,利用土工管袋处理淤泥技术快速发展,如发明专利申请CN201910043493.X和CN202010684057.3,“生态环保土工管袋处置河道疏浚底泥的施工技术”(查道平等,《建筑施工》,2020年11期),都是采用直筒式土工管袋,通过将泥浆填充到土工管袋内部,将土工管袋内部的泥浆中的水分排出。上述方法由于需要将所有清理的淤泥装入土工管袋内部,因此当疏浚淤泥的体积量较大时,所需装填的土工管袋数量将很多,而且充填时间较长,一个容量1000m3的土工管袋充填周期约为5天,因此这种方法处理淤泥的体积量有限。当疏浚的淤泥量较大时,若采用土工管袋内充填淤泥的方法,仅适用于具有较大空地的海岸、滩涂地带。
而且,从河湖库塘疏浚出的淤泥,不可避免地含有碎石、碎玻璃、金属物等尖锐物品,直接充填在土工管袋内,会刺破、割破土工管袋,一旦某一处有一点破口,会导致整个管袋快速溃破,污水横流,难以清理,对环境污染大。
现有发明专利申请CN201810404543.8“一种淤泥质袋装土挡墙结构及施工方法”,采用同样是直筒式土工管袋,将直筒式土工管袋堆叠成挡土结构,然后在挡土结构后的方区域蓄纳淤泥。此结构依靠土工管袋层间摩擦力维持自身稳定。由于土工管袋层间摩擦力较小,因此需要增大土工管袋的堆筑宽度才能保持自身结构的稳定,这导致堆筑的土工管袋数量多、体积大、工程造价高。此外,由于此结构是由多个直筒式土工管袋堆筑而成,一旦管袋任意一处发生破损,则整个结构会很快垮掉,所蓄纳的淤泥也会溢出,造成安全事故及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造价低、施工简单、环保、稳定性强的用于疏浚淤泥的处理方法,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反滤围井处理疏浚淤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左俊超,未经左俊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56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用手推车
- 下一篇:一种基于高优先级帧的数据解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