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引水隧洞交叉的导流洞封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73807.0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57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E02B9/04;E02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石诚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水 隧洞 交叉 导流 封堵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水隧洞交叉的导流洞封堵结构,包括导流洞主体,导流洞主体内后部设有一组多层设置的封堵组件,封堵组件包括两块设于导流洞主体内部两侧的连接板,两块连接板之间卡合设置有封堵板,所述连接板和封堵板之间的接口处均设置为“L”形,所述导流洞主体内,从后至前所设置的封堵板尺寸依次递减,所述相邻封堵组件的连接板和封堵板的连接处为错位设置,使得其连接处错位,避免连接处相同形成薄弱处从而提高了封堵结构的密封效果和牢固度,再通过加强钢筋对支撑辅助板进行加强,可以有效提高支撑辅助板的支撑能力和结实度,从而避免后续引水隧洞施工时交叉处出现塌陷等,提高了封堵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流洞封堵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引水隧洞交叉的导流洞封堵结构。
背景技术
导流洞指用于施工导流目的隧洞,主要适用于河谷狭窄、岸陡岩坚的山区河流,引水隧洞连接水电站岸式有压进水口和调压室的地下输水建筑物,属于一个临时工程,在施工结束后,为了避免其影响引水隧洞等开拓,都会通过封堵结构进行封堵。
现有的导流洞的封堵结构在施工时,一般都是通过水泥等混凝土板直接卡合固定在导流洞内部,但是由于导流洞一般都设置为拱形,在施工时,混凝土板对齐和固定都较为不便,当混凝土板与导流洞内部卡合不够精准时,可能会导致封堵时产生缝隙,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漏洞,降低了封堵结构的封堵效果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引水隧洞交叉的导流洞封堵结构。本发明设置的多层封堵组件的连接处错位设置,避免连接处相同形成薄弱处从而提高了封堵结构的密封效果和牢固度,再通过加强钢筋对支撑辅助板进行加强,可以有效提高支撑辅助板的支撑能力和结实度,从而避免后续引水隧洞施工时交叉处出现塌陷等,提高了封堵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引水隧洞交叉的导流洞封堵结构,包括导流洞主体,所述导流洞主体内后部设有一组多层设置的封堵组件,封堵组件由连接板和封堵板组成。
前述的引水隧洞交叉的导流洞封堵结构中,所述封堵组件包括两块设于导流洞主体内部两侧的连接板,两块连接板之间卡合设置有封堵板。
前述的引水隧洞交叉的导流洞封堵结构中,所述连接板和封堵板之间的接口处均设置为“L”形。
前述的引水隧洞交叉的导流洞封堵结构中,所述相邻封堵组件的连接板和封堵板的连接处为错位设置。
前述的引水隧洞交叉的导流洞封堵结构中,所述导流洞主体内,从后至前所设置的封堵板尺寸依次递减。
前述的引水隧洞交叉的导流洞封堵结构中,所述多层封堵组件前侧设有支撑辅助板,支撑辅助板前侧设有密封板;所述支撑辅助板顶部设有顶部支撑块。
前述的引水隧洞交叉的导流洞封堵结构中,所述支撑辅助板内设有一组钢筋水泥柱,并于钢筋水泥柱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填料,混凝土填料内设有加强钢筋。
前述的引水隧洞交叉的导流洞封堵结构中,所述导流洞主体内前部还设有另一组多层设置的封堵组件。
前述的引水隧洞交叉的导流洞封堵结构中,所述引水隧洞交叉的导流洞封堵结构的前后端和所述导流洞主体内侧均设有防水板。
前述的引水隧洞交叉的导流洞封堵结构中,所述防水板包括混凝土板,所述混凝土板外表面固定有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外表面固定有第二防水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封堵组件中,通过连接板和封堵板拆分式设计,方便其与导流洞主体内部对齐,方便将连接板和封堵板分别固定在导流洞主体内部,从而避免连接板和封堵板与导流洞主体固定时出现错位缝隙等问题。
2.本发明中,连接板和封堵板的接口处皆是“L”形连接,方便在施工时,将连接板和封堵板卡合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38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