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三相表无线通信模块的双协议远程通信实现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73769.9 | 申请日: | 2021-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0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葛玉磊;闫延辉;郑亚岗;陈泉;马国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鼎信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69/18 | 分类号: | H04L69/18;H04L69/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三相 无线通信 模块 协议 远程 通信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三相表无线通信模块的双协议远程通信实现方法,其技术方案包括通过自定义物理量使模块内部对Q/GDW376.1协议和DL/T698.45协议的处理相统一,所有数据项均以物理量形式表示,模块的周期抄表任务通过查询物理量与下行协议对应表的方式获取所需数据项及存储信息的方式完成周期抄读,主站召读数据时,模块也通过查询物理量与上行协议对应表的方式,将主站所需数据项转换为物理量,再由物理量对应表出发,获取下行抄表数据或存储数据,完成数据召读流程。本发明解决了新安装的Q/GDW376.1模块在切换至DL/T698.45模块时面临的更换或升级问题,解决了跨协议升级存在的参数和数据的迁移问题,从而实现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从传统通信协议到面向对象协议的平稳过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电信息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三相表无线通信模块的双协议远程通信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全覆盖、全采集”,智能电能表无线通信模块在采集台区用电、个体商户用电等方面的应用已较为普遍。在模块批量应用之初,其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之间的通信协议主要为Q/GDW376.1协议,且匹配的皆为DL/T645电能表。随着国家电网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业务适用性、数据安全性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研究开发了面向对象的用电信息数据交换协议(简称面向对象协议,即DL/T698.45)。
随着DL/T698.45协议推广应用的不断深入,混装DL/T645电能表与DL/T698.45电能表的台区会越来越多,由于早期安装的上行协议为Q/GDW376.1的模块均无法采集DL/T698.45电能表,因此当台区内新装或换装DL/T698.45电能表时,也要同步将模块更换为DL/T698.45协议模块。由于目前现场在运智能电能表无线通信模块数量庞大,直接全部更换为DL/T698.45协议模块成本巨大。后期供货的Q/GDW376.1协议模块,随着软硬件平台的升级,已经能够做到本地通信兼容DL/T645电能表与DL/T698.45电能表,但其远程通信方式仍只支持Q/GDW376.1协议。
当前针对旧台区的面向对象协议应用方案,主要采用设备更换与软件升级相结合的方式,但一方面跨协议升级的方式存在开发周期较长、测试项目较多、联调更繁琐、稳定性更低等缺点,另一方面在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日常维护,仍对上行协议为Q/GDW376.1协议的模块有较大的需求量,未来此部分模块仍将面临更换或升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三相表无线通信模块的双协议远程通信实现方法,模块的远程通信同时支持Q/GDW376.1和DL/T698.45双协议,只需通过远程设置参数即可实现默认上行协议的切换。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应用于三相表无线通信模块的双协议远程通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模块通过对Q/GDW376.1协议和DL/T698.45协议报文结构进行分析,根据报文头部结构的差异判断协议类型,使远程通道同时支持两种协议;
步骤2:自定义物理量,将两种协议的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进行详细拆分后,每一个数据项都用一个物理量表示,并建立物理量与上行、下行协议数据项的对应关系表;
步骤3:模块根据配置的采集任务抄读电表数据时,提前将需采集的数据项转换为物理量,根据电表协议的不同,通过查询步骤2中创建的对应关系表,获取该物理量所对应的数据项的抄表报文组帧、解析以及数据存储、数据格式转换关系等相关信息,完成电表数据抄读任务;
步骤4:主站远程召读历史数据时,通过步骤1解析上行协议,查询步骤2中创建的对应关系表,获取召读数据项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存储信息、数据格式转换关系,完成历史数据召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鼎信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鼎信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37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