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动态三维微裂纹扩展传感器制备方法、传感器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3281.6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3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罗健林;周晓阳;聂华荣;高乙博;李治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16 | 分类号: | G01L1/16;G01L1/2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庆骞 |
地址: | 26652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三维 裂纹 扩展 传感器 制备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静动态三维微裂纹扩展传感器制备方法、传感器及设备。其中,该制备方法包括配制压阻/压电感知功能材料分散料,并将其附着至纤维布基体表面,得到压阻/压电感知纤维布;预拉伸处理压阻/压电感知纤维布,得到压阻/压电感知三维微裂纹纤维布;微波烧蚀压阻/压电感知三维微裂纹纤维布,除去纤维布基体,得到压阻/压电感知三维微裂纹功能骨架;在压阻/压电感知三维微裂纹功能骨架两面分别涂覆导电层,进而形成电极;对表面形成电极的压阻/压电感知三维微裂纹功能骨架进行极化处理;封装压阻/压电感知三维微裂纹功能骨架,得到静动态三维微裂纹扩展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动态三维微裂纹扩展传感器制备方法、传感器及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传感器是实现结构健康监测的关键环节,将压阻材料(如石墨、炭黑、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压电陶瓷(如钛酸铅、氧化锌、锆钛酸铅)等导电/压电材料掺入水泥混凝土中制成本征感知块材,水泥基压电感知块材则需要经过混合、压制、极化等一系列处理,并埋置或嵌入各类结构体系,操作复杂不适应实际施工。同时,随着传感功能材料的发展,电阻应变片(丝)、压电陶瓷、疲劳寿命丝、形状记忆合金、光纤光栅等相继出现,但面向工程领域的这些传感器件要么需埋入结构体系、埋入工艺复杂、成活率低,要么造价高、寿命短,要么抗干扰能力差、耐腐蚀性差,要么与混凝土相容性差,进而影响结构力学性能。
与上述本征感知块材相比,柔性感知薄膜可提前制备省去了现场制作环节,而且能很好的贴敷在结构表面及内部,适应各类特殊尺寸、形状结构的要求,且粘贴在结构上对传感材料本身性能影响很小。
柔性感知薄膜传感器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和摩擦起电式。由于电容式传感器的初始电容很小,易受测量电路与周围导体构成的随机寄生电容的影响,使其工作时稳定性差。摩擦起电式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有严格的封装要求,要注意防水和防潮处理。另外,摩擦电式传感器摩擦起电效应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下降,机械稳定性较差。而压阻式传感器和压电式传感器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传感性能稳定,因此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相对于电容式传感器和摩擦电式传感器更为适用。
但压阻式薄膜传感器仅能检测结构静态信号,但不能感知结构的变形状态,对应变速率也不敏感。而压电式传感薄膜虽响应迅速,但仅适用于检测动态信号,如瞬态力变化、变形速率等,不能反映最终的应变状态。因此,单一模式的压阻式传感薄膜或压电式传感薄膜在结构静/动态信号检测过程中会造成信息丢失,为解决这些不足而提出了静/动态双模式传感器。
中国专利CN105953821B首次公开了一种压阻/压电夹层式传感器,包括:韧性基片、5-50个自组装薄膜压阻感知功能层双层(顶/底电极层)和压电感知弹性夹芯功能层;其中,由压电感知弹性夹芯功能层纳米ZnO/PDMS或PVDF/PDMS制成,能对静态信号和动态信号实现有效监测,但锌片的柔性差,当工作面为异形时粘贴效果不理想,而且封装弹性体与导电层在外力作用下机械稳定性不足,导电层易于与弹性体分离失去作用。同时该类传感器薄膜较厚、灵敏度较差,难以同时具备高灵敏度和高柔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静动态三维微裂纹扩展传感器制备方法、传感器及设备,其适用于结构监测,且具有高柔性、快速而灵敏感知静动态信号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静动态三维微裂纹扩展传感器制备方法,其包括:
配制压阻/压电感知功能材料分散料,并将其附着至纤维布基体表面,得到压阻/压电感知纤维布;
预拉伸处理压阻/压电感知纤维布,得到压阻/压电感知三维微裂纹纤维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32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