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周运动轨迹转化为近似椭圆运动轨迹的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3228.6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4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姚贵发;李神生;欧阳娟;田晶;张鉴隆;赵江平;欧阳田;殷睿新;钟玮;张智宏;段子镇;吴远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唐飚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周运动 轨迹 转化 近似 椭圆 运动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周运动轨迹转化为近似椭圆运动轨迹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件,主运动构件、辅助运动构件、驱动旋转件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主运动构件与旋转件偏心铰接,所述辅助运动构件一端与主运动构件铰接,且辅助运动构件另一端与固定端铰接,所述主运动构件在旋转件带动及辅助运动构件的约束下主运动构件的末端呈现闭环状轨迹,且该闭环状轨迹在竖直方向的距离大于水平方向的距离。本构造结构能够将旋转件的圆周运动转化成主运动构件的端部的近似椭圆运动,实现主运动构件的末端形成近似于椭圆的运动轨迹,从而实现对垃圾的扒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造结构,特别是特别是由常见的圆周运动轨迹转化成为近似椭圆运动轨迹的原理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人口越来越集中,近年来水上污染问题,尤其是浅海区域和人口集中的河道区域垃圾废弃问题越发严重。因为吞食垃圾造成死亡或变异的海洋生物不计其数。该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随意排放垃圾造成。其中塑料类水面漂浮垃圾难清理,也不易降解。漂浮在水面日积月累后将对水域形成灾难性的破坏。目前水面垃圾清理主要依靠人力或者机械。人工清理水上垃圾不仅工作量大,成本很高,而且水面垃圾清理不干净;现市场陆续有相关水面垃圾清理的设备,大部分是收割和清理水藻、水中植物等类型的大型设备,大型设备针对普通小型的垃圾无法收拢清理或者清理不彻底。市场上还有小型的垃圾清理船,针对城镇河道、浅海区域、河流溪道的水面垃圾清理,虽然能够解决部分垃圾的清理问题,但在实际的清理过程中,小型设备对于一些生活垃圾的清理收集产品比较少,而且由于设备的限制,设备收纳口比较小,收纳面积小,并且小型垃圾漂浮在水面上,并且分布非常的散,经常漂浮移动,收集时垃圾没有收集的辅助装置,对于垃圾收集带来很大的困难,垃圾收纳进垃圾桶的效率不高,并且清理垃圾效率低,清理效果不太好。
现有的设备和类似的设备技术大部分都是采用电机,电机的圆周运动不利于大范围的收集垃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等速旋转圆周运动轨迹转化为近似椭圆的的运动轨迹、实现构件端部轨迹横向和纵向都有很大距离差的近似椭圆运动的构造结构,该结构应用于垃圾船上能够实现垃圾的高效收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圆周运动轨迹转化为近似椭圆运动轨迹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件,主运动构件、辅助运动构件、驱动旋转件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主运动构件与旋转件偏心铰接,所述辅助运动构件一端与主运动构件铰接,且辅助运动构件另一端与固定端铰接,所述主运动构件在旋转件带动及辅助运动构件的约束下主运动构件的末端呈现闭环状轨迹,且该闭环状轨迹在竖直方向的距离大于水平方向的距离。
所述旋转件为齿轮盘,所述齿轮盘上偏心设有轴杆,所述主运动构件与该轴杆铰接。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传动辊、副传动辊、传动齿轮、主链轮、副链轮、设置在主链轮和副链轮上的传动链,所述主链轮与主传动辊固定,所述副链轮及动齿轮均与副传动辊固定,所述齿轮盘与传动齿轮啮合。
所述主运动构件为板状且其末端弯曲,所述辅助运动构件为连杆,所述主运动构件上设有支板一,所述固定端上设有支板二,所述辅助运动构件一端与支板一铰接且所述辅助运动构件另一端与支板二铰接。
所述轴杆距离齿轮盘的距离为A;所述轴杆距离主运动构件与辅助运动构件铰接的铰接点的距离为B;所述辅助运动构件两端的铰接点的距离为C;其比值A:B:C=64:520:9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的构造结构主要应用于水上垃圾清理机器人中,本构造结构解决了水上垃圾清理机器人收纳口外部垃圾漂浮不易上传送带的问题,水上垃圾清理机器人先将大范围的垃圾收集到收纳口,通过本构造结构,将收纳口附近的垃圾一点一点的推进收纳口,并且将垃圾推到水上垃圾清理机器人内部的传送装置上,将垃圾收集后运送到后面的垃圾箱中,达到快速收集,快速清理水面上垃圾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32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商物流用运输装置
- 下一篇:长距离重力补偿式移动接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