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地下施工用辅助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572838.4 | 申请日: | 2022-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5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闫芳;李广锋;汤振兴;王峰玉;刘帅宾;齐敬辉;李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2D5/76 | 分类号: | E02D5/76;E02D29/0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3 | 代理人: | 牟炳彦 | 
| 地址: | 450015***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地下 施工 辅助 防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施工辅助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地下施工用辅助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外壳和底板,底板设在地面上,防护外壳固定设在底板的顶部,底板的底部呈对称设置有四个支撑脚,还包括升降机构和支撑机构,升降机构设在防护外壳的内部以用来调节支撑机构的高度,升降机构包括柱形升降筒和手动组件,手动组件设在防护外壳的内部,柱形升降筒套设在手动组件上,且柱形升降筒的顶端与防护外壳的滑动插接,支撑机构设在柱形升降筒的顶端以用来支撑施工墙体,能够在不同大小的地下施工空间作业,同时能够施工墙体的外观进行支撑,实用性和灵活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辅助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地下施工用辅助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物密集、交通繁忙的城市中心地区,采用明挖法施工地下工程必须拆迁大量的地层管网和地面建筑物,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及政府对环保的日益重视,既影响交通又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明挖法不再适用,而暗挖法在施工时,不对地下工程上方的地面进行全部开挖,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城区地下工程的修建,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为防止坍塌采取的支撑、防护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支护是地下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国专利申请号:CN202022924766.2;公开日:2021.10.13公开了一种地下工程的初期支护结构,针对现有的地下工程的初期支护结构往往较为固定,且为了提升其支撑、支护效果往往结构较大,导致其不便在地下进行转移和使用,实用性不佳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矩形支撑柱,第一矩形支撑柱的顶端开设有第一矩形滑槽,第一矩形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二矩形支撑柱,第二矩形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圆形顶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有效的提升其支撑、支护效果,不使用时可以对其进行收纳,降低其占用空间,从而便于其在地下施工用转移和携带,且启动部件防护性较好,整体实用性高。
我国专利申请号:CN02228334.X;公开日:2017.11.24公开了。
以上发明和现有防护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1.支护结构内部的齿轮和丝杆等零件数量过多,不仅不利于节约制造成本,同时重量较大,不方便在地下转移和携带。
2.针对不同外观的墙体,无法针对性的进行支撑防护,实用性和灵活性较差。
3.利用几个单一木板钉接而成,稳定性较差,同时当木板顶部的支撑面出现裂痕时,为了安全起见,整个支撑杆需要直接废弃,容易造成浪费,增加了施工成本。
4.无法针对不同施工墙体所需的不同承载支撑力大小灵活调节支撑面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地下施工用辅助防护装置。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建筑地下施工用辅助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外壳和底板,底板设在地面上,防护外壳固定设在底板的顶部,底板的底部呈对称设置有四个支撑脚,
还包括升降机构和支撑机构,升降机构设在防护外壳的内部以用来调节支撑机构的高度,升降机构包括柱形升降筒和手动组件,手动组件设在防护外壳的内部,柱形升降筒套设在手动组件上,且柱形升降筒的顶端与防护外壳的滑动插接,支撑机构设在柱形升降筒的顶端以用来支撑施工墙体。
进一步的,支撑机构包括调节组件、支撑组件和三个伸缩组件,调节组件通过法兰固定设在柱形升降筒的顶部,三个伸缩组件等间距设在调节组件上,支撑组件设在三个伸缩组件的顶部。
进一步的,支撑机构包括两个调节组件、两个伸缩组件和两个支撑组件,柱形升降筒的顶部固定设有矩形罩壳,两个伸缩组件呈对称设置在矩形罩壳的两端,每个调节组件均插设在矩形罩壳的底部一端,每个支撑组件均设在一个伸缩组件的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未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28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