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带高增益磁电偶极子透射阵天线单元及透射阵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70358.4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1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凡;席丁玮;徐刚;缪卓伟;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00 | 分类号: | H01Q1/00;H01Q1/38;H01Q1/50;H01Q15/02;H01Q21/00;H01Q2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带 增益 磁电 偶极子 透射 天线 单元 | ||
1.一种宽带高增益磁电偶极子透射阵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阵天线单元包括接收天线(1)和发射天线(2);
所述接收天线(1),其从底部至顶部依次为:底部金属层(3)、第一介质层(4)、第二金属层(5)、第一粘接层(6)、第二介质层(7)以及接收端金属地板(8);
所述发射天线(2),其从顶部至底部依次为:顶部金属层(9)、第三介质层(10)、第四金属层(11)、第二粘接层(12)、第四介质层(13)以及发射端金属地板(14);
所述接收天线(1)、所述发射天线(2)均还包括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所述接收天线(1)和发射天线(2)中的电偶极子分别位于底部金属层(3)和顶部金属层(9),均由底部金属层(3)和顶部金属层(9)中的金属贴片组组成;所述磁偶极子位于所述接收天线(1)和所述发射天线(2)的内部,由多个相邻的金属化过孔组组成;
所述接收天线(1)和所述发射天线(2)之间通过第三粘接层(1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高增益磁电偶极子透射阵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金属层(3)和所述顶部金属层(9)中均设有金属贴片组,每个所述金属贴片组均包括四个大小相同的方形金属贴片(17),四个所述方形金属贴片(17)以所述金属贴片组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所述方形金属贴片(17)的边长为四分之一波导谐振波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高增益磁电偶极子透射阵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天线(1)中的第一介质层(4)、第一粘接层(6)以及第二介质层(7)的厚度之和为四分之一波导谐振波长;所述发射天线(2)中第三介质层(10)、第二粘接层(12)以及第四介质层(13)的厚度之和为四分之一波导谐振波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宽带高增益磁电偶极子透射阵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方形金属贴片(17)上两个相对角处均设有金属化过孔组,多对所述金属化过孔组均包括三个第一金属化过孔(18),多个所述第一金属化过孔(18)均自所述顶部金属层(9)贯穿至所述底部金属层(3),多个所述第一金属化过孔(18)的内壁镀均设有金属,与过孔两端的金属相连从而实现电流的传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高增益磁电偶极子透射阵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射阵天线单元内还设有第一馈电结构(16),所述第一馈电结构(16)与其周围的四个方形金属贴片(17)以及设于四个所述方形金属贴片(17)上的多个第一金属化过孔(18)构成宽带磁电偶极子天线组,所述宽带磁电偶极子天线组接收和发射电磁波的极化方向与所述第一馈电结构(16)指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宽带高增益磁电偶极子透射阵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结构(16)均包括上馈电探针(19)和下馈电探针(20),所述上馈电探针(19)和下馈电探针(20)分别位于所述发射天线(2)与所述接收天线(1)中,并通过第二金属化过孔(27)相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化过孔(27)的起始端分别位于顶部金属层(9)和底部金属层(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宽带高增益磁电偶极子透射阵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馈电探针(19)、所述下馈电探针(20)均包括长条状金属贴片(21)和短条状金属贴片(22),所述短条状金属贴片(22)的一端和所述长条状金属贴片(21)通过金属盲孔(23)相连接,其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金属化过孔(27),两个所述金属盲孔(23)分别贯穿所述第三介质层(10)和所述第一介质层(4),两个所述长条状金属贴片(21)分别位于所述顶部金属层(9)和所述底部金属层(3),两个所述短条状金属贴片(22)分别位于所述第四金属层(11)和所述第二金属层(5),所述宽带磁电偶极子天线组接收和发射电磁波的极化方向与所述上馈电探针(19)和所述下馈电探针(20)指向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7035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油地质勘探岩石取样装置及其取样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中医理疗热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