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河道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69948.5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5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巍;李骏飞;陈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2;B01D24/24;B01D24/20;C02F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科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4 | 代理人: | 孙长虹 |
地址: | 51001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河道 治理 水体 生态 护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河道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包括河堤、人行道和护栏,所述河堤顶面铺设人行道,所述人行道两侧安装护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不仅可以起到美化护岸景观的效果,还可以起到治理黑臭水体的效果;本发明的护坡生态可以有效增强坡面土壤的稳固性,防止河堤坡面水土流失,避免河底淤积泥土造成水质变差发臭;本发明在换水结构、过滤坝和过滤装置的配合作用下,可以实现原有水体的过滤除臭,同时,过滤装置中的各过滤物质可以定期进行更换,保持对水体的黑臭物质的过滤效果;本发明的净水生态不仅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效果,还能够缓冲波浪对河堤的冲击和侵蚀,保持河堤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针对河道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
背景技术
传统的护岸工程多采用水泥、砂浆、石料、混凝土和沥青等材料,其在结构和工程材料上力求经济,施工简便,偏重于防洪功能,往往忽视了河流的生态效应,使河流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态功能,生态景观效果较差,功能相对单一。生态护岸遵循再循环、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人工和自然作用,重建或修复河道原有驳岸的水陆生态结构,将传统的护岸工程恢复成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护岸,使其具有调节河流水文状态、滤除污染物、营造生物栖息环境、维持水体滨岸带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CN201911010334.6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构建方法,根据河道护岸各区域不同特点,将河道护岸的防洪、生态和景观功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既解决了传统护岸生态、景观效果差的问题,又提高和改善了河岸带生态系统和护岸稳定性。然而,现有生态护岸多数局限于植物生态的构成,且偏向于优良水体护岸景观效果建设,缺乏对水体的净化功能,尤其是对黑臭水体的净化作用。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针对河道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河道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对河道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护岸,包括河堤、人行道和护栏,所述河堤顶面铺设人行道,所述人行道两侧安装护栏,所述河堤破面铺设护坡生态,所述护坡生态底部预埋护坡台,所述护坡台底部预埋于河堤坡底一侧,所述河堤坡底中部预埋有拦水坝,所述拦水坝和护坡台之间为过滤坝,所述过滤坝坝腔中部竖直滑动连接过滤装置侧壁,所述过滤装置顶面两侧活动连接升降结构底端,所述升降结构两侧底端滚动连接护坡台和拦水坝顶面,所述拦水坝顶面边缘固接有换水结构一端,所述拦水坝水平左侧设有净水生态,所述净水生态底面铺设于河堤坡底边缘;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槽箱,所述槽箱侧壁竖直滑动连接过滤坝坝腔中部,所述槽箱侧壁顶面两侧固接凸台,所述凸台活动嵌接过滤坝顶面,所述槽箱侧壁中部固接固接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内腔螺纹连接升降结构底端,所述槽箱正面一侧铰接箱门一侧,所述箱门另一侧活动卡接箱正面另一侧,所述槽箱箱内滑动连接若干隔网,所述隔网网面铺设若干层过滤物质,所述槽箱底部连通暗渠,所述暗渠竖直端贯穿过滤坝底部,所述暗渠水平端贯穿河堤坡底中部;
所述升降结构包括转盘,所述转盘左侧固接轴杆,所述轴杆,所述轴杆颈部和末端固接锥齿轮,所述轴杆中部活动贯穿两个对称安装的连接板竖直端;所述锥齿轮齿部啮和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底面固接纵轴顶端,所述纵轴颈部活动贯穿连接板水平端,所述纵轴底端固接丝杠,所述丝杠底端螺纹连接螺纹套内腔;所述连接板侧壁固接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面两侧对称固接支柱,所述支柱底端固接滚轮连接头,所述滚轮底部滚动接触护坡台和拦水坝顶面,所述滚轮侧面活动接触锁定结构一端;
所述锁定结构包括两个对称安装的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底面固接护坡台顶面边缘,右侧所述铰接座顶面铰接电动缸,所述电动缸顶端铰接中柱中部,所述中柱底端铰接左侧铰接座顶面,所述中柱侧面固接压杆,所述压杆顶端左侧铰接压头,所述压头压面活动接触滚轮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99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