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细内窥镜取样钳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9778.0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4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丁康;黄河;杨思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安德瑞医疗器械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6 | 分类号: | A61B10/06;A61B10/04 |
代理公司: | 南京鑫之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0 | 代理人: | 胡丽华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窥镜 取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细内窥镜取样钳,包括钳头和钳头座,所述前后一端延伸入钳头座内部,所述钳头与钳头座之间设置有销钉,所述钳头座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钳头延伸入钳头座内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连接,所述钳头座内部远离钳头的一端内部滑动的设置有拉杆,本发明使用的内窥镜取样钳钳头与外管结构为1.0毫米,比起现有常规的取样钳更加精细,能够适用于多个医疗领域,例如:泌尿,胆道等,并且在保证了弹簧管外径的直径为1.0毫米的前提下,使用扁丝结构增加了弹簧管的内径,从而可以使用直径较大的钢丝绳组成拉杆结构,从而增加了钳头部分的夹持力,两钳头配合之后直径与弹簧管直径均为1.0毫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取样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细内窥镜取样钳。
背景技术
目前, 内窥镜检查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已被广泛用于临床, 取样钳通过内窥镜钳道进入病人体内夹取病变部位组织, 再对夹出的组织进行病理分析以确诊病症。 内窥镜活组织取样因其创伤小, 检查方便已成为常规的内窥镜检查手段,现有针对人体、动物体等活体内存在的介质取出,主要应用有内窥镜活体取样钳, 取样钳整体结构小,可以在不损伤人体的外部组织的情况下就可以将体内的介质取出。目前使用的常规内窥镜取样钳的外管直径通常为1 .8毫米和2.3毫米,
现有的取样钳存在使用过程中加持力不易控制且较小,导致易出现取样过程中样品掉落的情况发生,并且现有的取样钳不可在较小的区域进行最大的夹持角度,适用性降低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细内窥镜取样钳,以解决现有的取样钳存在使用过程中加持力不易控制且较小,导致易出现取样过程中样品掉落的情况发生,并且现有的取样钳不可在较小的区域进行最大的夹持角度,适用性降低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细内窥镜取样钳,包括钳头和钳头座,所述前后一端延伸入钳头座内部,所述钳头与钳头座之间设置有销钉,所述钳头通过销钉固定在钳头座前端,所述钳头座内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钳头延伸入钳头座内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连接,所述钳头座内部远离钳头的一端内部滑动的设置有拉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远离钳头的一端均与拉杆相连接,所述钳头座底部设置有弹簧管、套管、助推管和定位管,所述拉杆一端穿过弹簧管,所述钳头座与弹簧管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管固定设置于弹簧管后端,所述助推管穿过拉杆的一端并且后端与拉杆后端相适配,所述定位管设置于助推管后端并且与助推管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钳头座与弹簧管前端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套管与弹簧管后端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方式,所述助推管后端与拉杆的适配方式为拉杆的后端面与助推管后端面相齐平,所述定位管与助推管后面相齐平,所述定位管、助推管与拉杆之间通过齿铆固定并且固定可利用铆接机操作。
优选的,还包括护套管、定位帽、芯杆、滑块和手环,所述钳头、钳头座、销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拉杆、弹簧管、套管、助推管和定位管通过上述方式相互装配好后,所述护套管套设于装配好整体顶部,并且依次穿过定位帽和芯杆,所述定位管与滑块内部预留的凹槽孔相适配,并且通过两个滑块相互配对,所述定位管固定方式为通过卡扣固定,所述护套管与定位帽之间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定位帽与芯杆之间的固定方式通过卡槽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手环安装于定位帽后端。
优选的,所述拉杆为一根可弯折的金属丝,并且可以根据要求进行裁剪以适配后端面与助推管相齐平。
优选的,所述钳头内侧加工有齿槽,并且均设置有防滑齿,两个所述钳头之间张开角度大于九十度,并且相互之间的张开后钳头顶端之间距离为4.5mm。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通过活动插销相互可旋转的活动连接,并且可相互成平行四边形设置。
优选的,两个所述钳头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通过活动插销活动的连接于钳头座一端,所述钳头座内部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处设置为空腔以供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交叉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安德瑞医疗器械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安德瑞医疗器械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97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仅采用良品图像的产品外观缺陷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储能规划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