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隐私计算的身份安全认证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65275.6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6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邹耀增;詹蕴学;戴燎元;韩声利;刘熙;刘婷婷;李鹏;李程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丰汇银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G06F21/62;G06T9/00;G06N3/04;G06N3/08;H04L9/32;H04L9/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大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6 | 代理人: | 伍志祥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隐私 计算 身份 安全 认证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隐私计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隐私计算的身份安全认证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利用基于L‑BFGS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对人脸图像进行快速编码处理,得到人脸图像的编码向量;利用同态加密算法对图像编码向量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后的图像编码向量;服务器后端利用最近未使用算法对服务器后端存储的加密图像编码向量进行排序;服务器后端按照加密图像编码向量优先级依次与待认证加密图像编码向量进行欧式距离比较,实现身份认证。本发明通过利用基于L‑BFGS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人脸图像的快速编码,并利用同态加密算法对图像编码向量进行加密处理,保障人脸图像数据的隐私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隐私计算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隐私计算的身份安全认证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有效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之一,由于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发展成为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近些年来逐渐被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比如娱乐、犯罪调查、门禁系统、军事等方面。而另一方面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话题,当愈加具体详细的个人信息被第三方掌握,人们也更希望出现更安全的保护措施。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针对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的基于数据隐私计算的身份安全认证方法及系统,系统的用户端接收用户上传的待认证人脸图像,并对所上传的待认证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编码以及加密处理,将待认证的加密图像编码向量发送到服务器后端,服务器后端按照加密图像编码向量优先级依次与待认证加密图像编码向量进行欧式距离比较,如果欧式距离比较结果小于指定阈值则身份认证成功,否则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隐私计算的身份安全认证方法,目的在于(1)利用基于L-BFGS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人脸图像的快速编码;(2)利用同态加密算法对图像编码向量。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数据隐私计算的身份安全认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端采集人脸图像,对采集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利用基于L-BFGS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对预处理完成的人脸图像进行快速编码处理,得到人脸图像的编码向量;
S2:利用同态加密算法对图像编码向量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后的图像编码向量;
S3:用户端将加密后的人脸图像编码向量传送到服务器后端,服务器后端利用最近未使用算法对服务器后端存储的加密图像编码向量进行排序,提高经常访问的加密图像编码向量的优先级;
S4:在进行用户身份认证时,用户端接收用户上传的待认证人脸图像,并对所上传的待认证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编码以及加密处理,将待认证的加密图像编码向量发送到服务器后端,服务器后端按照加密图像编码向量优先级依次与待认证加密图像编码向量进行欧式距离比较,如果欧式距离比较结果小于指定阈值则身份认证成功,否则失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法:
所述S1步骤中采集人脸图像,对采集的人脸图像进行灰度化的预处理,包括:
采集身份认证过的人脸图像,对所采集的人脸图像进行裁剪,裁剪后的人脸图像尺寸为像素,对裁剪后的人脸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所述人脸图像灰度化处理流程为:
将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RGB颜色像素值转换为灰度值,得到人脸灰度图像,所述RGB颜色像素值的转换公式为:
其中:
为像素点(i,j)的灰度值,(i,j)表示为人脸图像中第i行第j列的像素;
为像素点(i,j)的红色分量值,G(i,j)为像素点(i,j)的绿色分量,B(i,j)为像素点(i,j)的蓝色分量。
所述S1步骤中基于L-BFGS算法训练得到神经网络模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丰汇银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丰汇银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52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