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网接线方式诊断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64857.2 | 申请日: | 2021-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0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 发明(设计)人: | 黄芸生;戴晓聪;何冠豫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
| 主分类号: | G01R31/67 | 分类号: | G01R31/6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泽艳 |
| 地址: | 5106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网 接线 方式 诊断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电力接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网接线方式诊断方法及系统,本方法通过构建电网正常接线方式下的电网拓扑结构模型,并采集目标电网的各个节点的实时拓扑信息以构建实时拓扑结构模型,通过对实时拓扑结构模型与电网拓扑结构模型中各个相应的节点的拓扑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不一致,则进行告警,从而实现对接线方式进行诊断,相比于人为判断接线方式,降低了判断接线方式的失误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接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网接线方式诊断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网接线方式是指电网主要输电线路和厂站的接线方式,电网运行方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可分为:按时域分,分为年度、季度、月度和日运行方式(正常运行方式);按系统状态分,分为正常运行方式、事故运行方式和特殊运行方式。
其中,与正常运行方式不一致的运行方式统称为非正常运行方式,正常接线方式是为了电网能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依据地方电网的年度运行方式由电网方式专业人员制定的较长期出现的电网输电线路和厂站的接线方式,属于正常运行方式的范畴,其是固定的、唯一的。而与正常接线方式不一致的接线方式统称为非正常接线方式,属于非正常运行方式的范畴。
如图1所示,所示是两条110kV线路正常运行时的正常接线方式,即正常接线方式。A1开关和B1开关是110kV X线的开关,A2开关和B2开关为属于110kV Y线的开关,在正常接线方式下,A1开关和B2开关是合闸状态,A2开关和B1开关是分闸状态。
如图2、图3、图4所示的接线方式,由于它们均与图1所示的正常接线方式均不对应,则图2、图3、图4的接线方式均为非正常接线方式。
目前,在电力维修过程中,电力调度员为了工作需要(包括设备检修、事故处理、调控电网指标等)去调整局部电网的接线方式,会使局部电网从正常接线方式转变为非正常接线方式。当相关工作结束后,电力调度员会再次调整局部电网的接线方式,使局部电网从非正常接线方式恢复为正常接线方式。
在调整的过程中,电网的接线方式是否已经调整到位,以往都是靠电力调度员去人工判断和把关,但是,若电力调度员由于疏忽大意或者理解错误等原因出现判断失误,这将会使电网在一定时间内处于不安全的接线方式中,使电网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电网在正常接线方式下运行,是电网最安全、最稳定的状态。因此将电网从非正常接线方式调整为正常接线方式的这个过程,就是增加电网安全裕度的过程。若由于电力调度员的人为判断的失误率较高,导致本应该恢复正常接线方式的电网在一定时间内处于非正常接线方式下,此时该片区电网的电力设备若发生故障,会导致故障影响范围扩大,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电网的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网接线方式诊断方法及系统,解决了人为判断接线方式的失误率较高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网接线方式诊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电网在电网正常接线方式下的各个节点的拓扑信息构建电网拓扑结构模型,所述拓扑信息包括各节点的编号、位置、遥信量和遥测值以及各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根据预设的采集时间采集所述目标电网的各个节点的实时拓扑信息,基于所述实时拓扑信息构建实时拓扑结构模型;
判断所述实时拓扑结构模型中的各个节点的拓扑信息是否与在所述电网拓扑结构模型中相应的各个节点的拓扑信息是否一致,若判定不一致时,则生成告警信号进行告警。
优选地,判断所述实时拓扑结构模型中的各个节点的拓扑信息是否与在所述电网拓扑结构模型中相应的各个节点的拓扑信息是否一致,若判定不一致时,则生成告警信号进行告警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实时拓扑结构模型中的各个节点的编号在所述电网拓扑结构模型中匹配与其相同编号的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48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