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动沙丘的快速固沙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4296.6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8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阿拉木萨;印家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00;E02D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动 沙丘 快速 固沙 治理 方法 | ||
为了快速控制风蚀引起的流动沙丘流动性,在建立物理沙障基础上,选择速生性固沙植物,建立一种可以快速形成固沙效果的流动沙丘治理方法。物理沙障采用稻草制作的草方格,在流动沙丘表面建立草方格网格化物理沙障,草方格规格为1m×1m,草方格材料地表高度保留20‑30cm。固沙植物种类选择生长迅速的山竹岩黄耆为主栽物种,栽植株行距为1m×1m,定植点为每隔草方格的中心点;配置物种选择生长迅速的草本固沙植物沙蒿(沙蒿采用撒播方式种植,播种量为750‑1000g/亩)。该物种组合固沙模式实施后能够在1‑2年快速形成40%以上的植被盖度,可以快速实现流动沙丘的固定,有效控制沙丘活动,是一种速效的流动沙丘快速治理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沙治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在建立物理沙障基础上,选择速生型固沙灌木和草本组合的流动沙丘快速固定方法,是实现流动沙丘快速治理的一种技术方法,可满足穿沙公路、铁路、输电线路等周边流动沙丘的快速治理需求。
背景技术
我国风沙危害治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且走在了世界风沙危害防治的前列。在理论上基本揭示了风沙危害的成因、类型及程度。在实践中探索出多种风沙危害防治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制定了以固为主、固阻结合的治沙策略,并建立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风沙危害控制模式。
流动沙丘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效果,有效改善了的风沙危害环境,保障了农牧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对沙丘治理工程又提出了新的需求,如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需要快速治理流动沙丘,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流动沙丘的全面控制,但目前的风沙治理技术仍然采用传统的固沙技术体系,缺乏针对性的流动沙丘快速治理技术措施,特别是对铁路、公路、输电线等沿线周边的流动沙丘快速治理工程的需求,这就需要一种能够快速有效控制流动沙丘移动的治理技术。本项技术以快速固定流动沙丘为目标,优选适合本地区使用的沙障材料及适宜规格,选择适宜的速生型固沙植物种并进行合理配置,形成流动沙丘快速固定与植被重建的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流动沙丘快速治理技术不足现状,本发明通过设置流动沙丘表面物理沙障技术,沙障内配植速生型固沙植物种类组合,实现流动沙丘的快速治理目标。
一种流动沙丘的快速固沙治理方法,
1)首先在流动沙丘表面构建草方格物理沙障;
2)于沙丘上选择种植速生固沙植物山竹岩黄耆和沙蒿,形成混交植被。
沙障规格为(0.8-1.2m)×(0.8-1.2m),优选1m×1m;用草本作物桔杆部份埋入沙丘表土构成草方格,草本作物为稻草、麦草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埋入深度10-20cm(优选12-15cm),草本作物地面剩余高度15-35cm(优选20-30cm)。
山竹岩黄耆为2年生苗木,株行距(0.8-1.2m)×(0.8-1.2m),优选1m×1m;
沙蒿种子撒播,播种量为750-1000g/亩,优选850-900g/亩。
山竹岩黄耆定植点为每个草方格的几何中心点。
本发明物理沙障采用稻草制作的草方格,在流动沙丘表面建立草方格网格化物理沙障,草方格规格为1m×1m,地表高度保留20-30cm。固沙植物种类选择生长迅速的山竹岩黄耆(Hedysarum fruticosum Pall.)为主栽物种,栽植株行距为1m×1m,定植点为每隔草方格的中心点;配置物种选择生长迅速的草本固沙植物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Spreng.Syst.Veg.),沙蒿采用撒播方式种植,播种量为750-1000g/亩。该物种组合模式实施后能够在1-2年快速形成40%以上的植被盖度,可以快速实现流动沙丘的固定,有效控制沙丘活动,是一种速效的流动沙丘快速治理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典型流动沙丘固沙植被形成过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42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