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PM轨道病害检测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62995.7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2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罗建利;黄超生;严驰;杨峰;滕星权;向骞骞;戴广锋;代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5/12 | 分类号: | B61D15/12;B61K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薛晨光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pm 轨道 病害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APM轨道病害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机架上的导向驱动单元、行走单元、采集控制单元和检测单元,其中,行走单元中安装有用于记录里程的编码器,检测单元包括顶部检测部件和侧向检测部件,顶部检测部件包括顶部伺服马达直线模组和用于扫描APM轨道的接地轨和导电轨上部区域的顶部扫描器,侧向检测部件包括侧向伺服马达直线模组及与其连接的用于扫描APM轨道的供电轨和导向轨侧面区域的侧面扫描器和用于扫描APM轨道的行走面区域的斜侧面扫描器,采集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检测单元获得的几何参数确定病害,能够高效可靠稳定检测APM轨道病害,且检测范围更全面。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APM轨道病害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APM轨道病害检测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APM是一种无人自动驾驶、立体交叉的大众运输系统,APM轨道线路的病害存在多种形式,如导向轨腹板错台、导向轨翼缘错台、行走面错台、左右行走面横向共面高差、供电轨错台、供电轨断口间隙、供电轨的轨与轨间高差、供电轨烧灼、接地轨错台、接地轨膨胀接头间隙、绝缘板缺失与烧灼等,APM轨道的病害严重影响APM列车的安全和乘坐人员的舒适性。目前,国内针对APM轨道的检测设备仍处于起步阶段,APM轨道的日常保养和维护是通过维保人员通过肉眼估计判断或者借助直尺和游标卡尺等传统工具在现场测量APM轨道的几何参数。维保人员在现场保养维护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诸如检查项目多、维保时间受限、检测工具简陋,无法高效快速完成维保需求,同时,数据测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量人员的主观判断和相关经验,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点激光和结构激光应用于APM轨道检测领域中,能够弥补APM轨道检测中人工检测时间长和精度低等不足。现在有一种轨道系统检测和维护装置,包括小车、导向轮和检测模块,其中,小车设置于轨道系统的轨道上方,检测模块设置于小车上,通过点激光对轨道表面平顺度进行检测,通过结构激光传感器导向轨和供电轨的局部偏差和轨面状态进行检测,然而,该检测方案的检测范围不能覆盖整个APM轨道,因此仅局限于平顺度、导向轨和供电轨局部偏差和轨面状态的检测,不能进行行走面、导向轨、供电轨和接地轨的病害检测。
因此,亟需一种高效可靠稳定的APM轨道病害检测装置和方法,以对APM轨道的行走面、导向轨、供电轨和接地轨的病害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PM轨道病害检测装置和方法,能够高效可靠稳定检测APM轨道病害,且检测范围更全面。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APM轨道病害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导向驱动单元、行走单元、采集控制单元和检测单元,其中,所述行走单元中安装有用于记录里程的编码器,所述检测单元包括顶部检测部件和侧向检测部件,所述顶部检测部件包括顶部伺服马达直线模组和用于扫描APM轨道的接地轨和导电轨上部区域的顶部扫描器,所述侧向检测部件包括侧向伺服马达直线模组及与其连接的用于扫描所述APM轨道的所述供电轨和所述导向轨侧面区域的侧面扫描器和用于扫描所述APM轨道的行走面区域的斜侧面扫描器,所述采集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单元获得的几何参数确定病害。
优选的,在上述APM轨道病害检测装置中,所述顶部扫描器、所述侧面扫描器和所述斜侧面扫描器均为线激光轮廓扫描仪。
优选的,在上述APM轨道病害检测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避障器。
优选的,在上述APM轨道病害检测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顶部的摄像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APM轨道病害检测方法,利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APM轨道病害检测装置,包括:
从所述检测单元中获取几何参数;
将所述几何参数换算成控制值,将所述控制值中的水平方向控制值或垂直方向控制值作为当前错台值;
计算所述当前错台值与上一个记录中的历史错台值之间的错台差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29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