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普适性再生磨耗层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2745.3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2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罗群星;吴咏超;周钊;罗宁;季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水城公路管理局;贵州中路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6/26 | 分类号: | C04B26/26;C04B28/00;E01C7/35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王艳 |
地址: | 553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普适性 再生 磨耗 | ||
本发明涉及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普适性再生磨耗层。包括如下组分:改性乳化沥青1.8‑2.2份、富含芳香组分的APR渗固剂0.3‑0.5份、集料18‑22份、填料0.5‑1.5份、添加剂0.5‑1.5份及水0.5‑1.5份。本发明的普适性再生磨耗层可用于改善因路面沥青老化引起的抗滑、渗水、花白、细集料脱落等问题,富含芳香分的APR材料在恢复老化沥青的弹性和粘性上更准确有效,在传统技术的预期寿命基础上,可再推迟路面结构型修复(大中修)的时间1年以上。本发明结合了富含芳香分的APR(Asphalt Penetrative Rejuvenator)全渗透还原再生雾封层和普适性特种乳化改性沥青磨耗层,克服了传统乳化沥青磨耗层受气温和日照的严重制约,在高海拔、低气温以及隧道和山体阴面公路均具有普遍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普适性再生磨耗层。
背景技术
为适应公路养护发展需要,规范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工作,提高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水平,2021年08月17日,交通部发布《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范》(JTG/T5142-01-2021),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推荐性标准,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
规范提出,应积极开展预防养护技术的材料创新、设备创新、工艺创新,不断提高其技术性能、施工效率及经济性,减少养护施工对交通的影响。规范规定,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可分为封层、罩面、就地热再生等不同类型。其中,封层类技术可包括雾封层、碎石封层、纤维封层、稀浆封层、微表处、复合封层等。近年来,我国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不断创新,新技术不断涌现。尽管新技术不一而足,但一般都是在本规范规定的技术基础上的材料改良、工艺改进或者不同技术组合,为预防性养护提供了更多技术选择。
现有技术中将APR全渗透还原再生雾封层与超粘磨耗层两种工艺进行组合成——再生还原磨耗层(渗固磨耗层)。该技术是封层类预防养护技术的革新,有别于市场同类产品之处,既提供了高性能磨耗层,又对原路面沥青老化产生的初级病害进行了纠治,是一种标本兼治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现有传统的APR材料组分,仅规定了起渗透老化沥青作用的饱和分的比例,一般为21-28%,而对起对老化沥青起软化还原再生作用的芳香分的比例缺少规定要求。
现有的传统再生还原磨耗层(渗固磨耗层),施工工艺受环境影响非常大,如海拔高气温低,隧道里面,或者在阴天和山体背面等缺乏阳光照射的位置和气温低时,APR组分和乳化沥青破乳困难,磨耗层强度很难快速形成,即出现无法正常施工的现象,严重制约传统再生还原磨耗层的普及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普适性再生磨耗层,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普适性再生磨耗层,包括如下组分:改性乳化沥青1.8-2.2份、富含芳香组分的APR渗固剂0.3-0.5份、集料18-22份、填料0.5-1.5份、添加剂0.5-1.5份及水0.5-1.5份。
优选地,包括如下组分:改性乳化沥青2份、富含芳香组分的APR渗固剂0.4份、集料20份、填料0.5-1.5份、添加剂1份及水1份。
优选地,所述改性乳化沥青为慢裂快凝型改性乳化沥青,且改性剂剂量不宜小于3%。
优选地,所述集料包括细集料和粗集料。
优选地,所述细集料为0-3mm的石灰岩、玄武岩或辉绿岩集料。
优选地,所述粗骨料为3-9mm的玄武岩、辉绿岩集料。
优选地,所述填料为矿粉,或水泥,或消石灰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添加剂为无机盐类添加剂(水泥)、有机类添加剂(SBR,或阳离子胺类改性剂)等。
优选地,所述水为饮用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水城公路管理局;贵州中路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水城公路管理局;贵州中路交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27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铅酸蓄电池的烧焊机结构
- 下一篇:双佐剂自载体原位纳米疫苗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