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风道结构的电池包及风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1728.8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7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曹辉;梁春欣;王思远;郁辰;刘思;侯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63;H01M10/6566;H01M10/65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边人洲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风道 结构 电池 风冷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风道结构的电池包及风冷方法,所述具有风道结构的电池包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内的电池模组,所述箱体的相对侧壁上均设置第一控风元件,相邻所述电池模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控风元件,所述第一控风元件和第二控风元件上均设置有通风口;空气由一侧第一控风元件进入箱体,流经散热元件和第二控风元件,由另一侧第一控风元件排出箱体。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控风元件、散热元件和第二控风元件,对风道进行优化,无需在电池包上安装风扇,达到多风道效果,具有结构简单、充分利用空间和散热效果好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风道结构的电池包及风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领域逐渐发展,更多的集装箱储能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容量更大,电压更高,电流更大的集装箱开始出现,而电池包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电流的升高,导致电池包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更大,传统自然散热方式已达不到要求,从而引入了风冷和液冷。传统风冷往往是每个电池包都带有风扇,在前面板吹风及吸风。传统的液冷散热方式采用在电池模组底部增加液冷板,液冷板中通冷却液的方式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模组和液冷板之间贴有导热效果较好的导热硅胶垫,使用液冷的方式虽然能完成电池包的散热冷却工作,但是液冷系统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以及使用成本均偏高,更为重要的是,在电池箱体内的循环冷却液一旦发生泄露与电池系统中的带电部分接触将极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同时,液冷板放置在电池模组下方,散热不均匀,局部温差较大,散热效果较差。
现有电池包结构复杂,散热结构空间大,需要风扇供风,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池包具有散热结构占地小,充分利用空间,成本低,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风道结构的电池包及风冷方法,通过设置第一控风元件、散热元件和第二控风元件,无需在电池包上安装风扇,对风道进行优化,达到多风道效果,具有结构简单、充分利用空间和散热效果好等特点。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风道结构的电池包,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内的电池模组,所述箱体的相对侧壁上均设置第一控风元件,所述第一控风元件上设置有第一通风部;空气由一侧所述第一控风元件进入箱体,流经所述电池模组后由另一侧所述第一控风元件排出箱体排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具有风道结构的电池包包括至少两排所述电池模组,相邻的所述电池模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控风元件,所述第二控风元件上设置有第二通风部,空气由所述第二控风元件流经电池模组。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控风元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风部,所述第一通风部设置有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部沿每排所述电池模组的电芯排列方向设置且各所述第一通风部的通风面积发生变化。
优选地,各所述第一通风部的通风面积依次减小。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控风元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风部,所述第二通风部设置有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部沿每排所述电池模组的电芯排列方向设置且各所述第二通风部的通风面积发生变化。
优选地,各所述第二通风部的通风面积依次减小。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通过减小第一通风部的通风口和/或第二通风部的通风口的竖向尺寸以减小通风面积,通过减小第一通风部的通风口和/或第二通风部的通风口的横向尺寸以减小通风面积,或者,通过减小第一通风部的通风口和/或第二通风部的通风口的数量以减小通风面积。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控风元件为所述箱体侧壁的一部分,或者,所述箱体的侧壁包括具有开口的通风框体,所述第一控风元件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通风框体上。
优选地,所述通风框体包括一体成型或分体的朝向箱体内部凹陷的边框,所述边框与所述第一控风元件的边缘贴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17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