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砟轨道道砟垫静刚度测试荷载范围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60416.5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9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燕涛;张利;韦凯;张强;陈长君;牛凤鸣;赵春长;郝晓成;米洋;李晓明;肖读杰;欧成章;张翔;马文军;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程项目管理部;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天津睿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25 | 代理人: | 孟福成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道砟垫静 刚度 测试 荷载 范围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砟轨道道砟垫静刚度测试荷载范围确定方法,判断道砟垫刚度范围,设置不同道砟垫刚度工况,并对每个不同道砟垫刚度工况建立离散元模型;在离散元软件PFC中,轨枕通过PFC软件自带的内置算法用Clump簇颗粒来模拟,簇内部用球颗粒填充;不同形状的道砟颗粒用不同数量的球颗粒堆积而成,并按道砟的级配随机生成道砟颗粒;道砟垫用球颗粒填充,道砟垫的刚度主要通过球颗粒间的接触刚度模拟;计算各个工况下道砟垫承受的最小荷载和最大荷载,并以各工况最小荷载的中值和最大荷载的中值作为测试荷载范围。本发明对于荷载作用于有砟道床上力的传递特性模拟更为真实,更能准确的得到道砟垫的测试荷载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砟轨道道砟垫静刚度评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砟轨道道砟垫静刚度测试荷载范围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有砟轨道一般由钢轨、扣件、轨枕、道砟、道砟垫、基底组成。道砟垫具有一定的弹性,铺设在道砟的底部,可降低列车荷载对基底的冲击,减小铁路沿线周边振动。道砟垫大多由橡胶材料制成,属于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其刚度会受到荷载大小的影响。铁路运营中,道砟垫会受到轨道结构的挤压,道砟垫刚度不同,其承受力的大小会不同;对道砟垫施加的荷载不同,道砟垫的刚度会不同。因而,对道砟垫静刚度进行评估时,其测试荷载范围的确定就尤为重要。
道砟垫的刚度对于铁路运营的安全性与减振性影响较大,为准确得到道砟垫的静刚度,十分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道砟垫的测试荷载范围。目前,道砟垫静刚度的测试方法是将一块300mm×300mm的道砟垫放在一块模拟道砟颗粒的加载板下,对板进行加载,并循环三个周期,通过得到的荷载-位移关系,计算道砟垫静刚度。不同的荷载范围,得到的静刚度会不同,为了准确评价道砟垫静刚度,就需要提供准确的测试荷载范围。测试荷载范围一般指的是道砟垫受到力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这个区间,因此需要确定道砟垫测试过程中受到力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道砟垫测试荷载范围的确定是跟据铁路运营时道砟垫所承受的荷载来确定的。即没有列车经过时,主要受到轨道结构的自重荷载;列车经过时,会受到车辆荷载的叠加作用,但真实情况下道砟垫所承受的荷载难以通过实测得到,虽然可以通过在垫子中加传感器得到真实的道砟垫测试荷载,但成本太高,不够经济。
在无法得到实际的测试荷载数据情况下,目前,确定道砟测试荷载范围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有限元计算,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钢轨、轨枕、道床、基底等结构,道砟垫通过弹簧刚度与阻尼进行模拟。由于一开始道砟垫的刚度是未知的,因而需要设置多个刚度的工况,分析不同道砟垫刚度下分别在轨道自重荷载、车辆荷载作用下,道砟垫长宽300mm×300mm尺寸范围内承受的荷载大小,根据不同道砟垫刚度下计算得到的承受荷载最小值和最大值来确定测试荷载范围。
在无法得到实际的测试荷载数据情况下,现有方式一般采有限元仿真得到道砟垫的测试荷载范围,但有限元难以模拟道砟颗粒的堆积,而是把所有道砟颗粒视为一个连续整体,不能精确模拟道砟垫的受力特性,对道砟垫的测试荷载评估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砟轨道道砟垫静刚度测试荷载范围确定方法,充分考虑了道砟的离散特性,对于荷载作用于有砟道床上力的传递特性模拟更为真实,更能准确的得到道砟垫的测试荷载范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砟轨道道砟垫静刚度测试荷载范围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判断道砟垫刚度范围,根据此范围按0.01N/mm3为间隔设置不同道砟垫刚度工况,并对每个不同道砟垫刚度工况建立离散元模型;根据有砟轨道结构设计图纸,利用CAD软件分别绘出轨枕、道床、道砟垫截面廓形,然后分别将各结构廓形导入离散元软件PFC中,在PFC软件中以墙体作为各结构的边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程项目管理部;西南交通大学,未经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程项目管理部;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604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