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BIM模型构件类别级轻量化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59017.7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6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祝嘉浩;赵见;袁松;李杰;肖春红;徐益飞;李邦国;敖维林;陈备;张云鹤;杨体旺;赵飞;聂上森;贾飞扬;秦川;龙姝霓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10 | 分类号: | G06T17/10;G06F30/1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林菲菲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im 模型 构件 类别 量化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IM模型构件类别级轻量化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获取BIM模型,并将其按构件类型进行拆分;采用不同轻量化策略分别对拆分后的不同专业不同构件类型的BIM模型进行轻量化;为不同构件类型配置不同LOD层级,合并各构件BIM数据并输出至对应LOD层级文件。本发明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别、不同构件的BIM模型采用不同的轻量化策略,在保留所有属性信息的前提下,能够使得BIM模型数据量大幅减少,大幅提高轻量化效率和轻量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和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BIM模型构件类别级轻量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BIM,是一种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建设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包含了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利益方提供了一个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近年来,GIS软件以其多平台、大数据量、空间处理及分析等优点得到用户青睐。以BIM技术实现三维模型创建,以GIS软件实现模型在大尺度地理范围呈现,逐渐成为行业共识。然而随着对模型表达准确性的要求日渐提高,BIM模型也创建得越来越精细,但这对在线GIS平台(网页端及移动端)加载及渲染BIM模型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使模型在线显示流畅,BIM模型轻量化成为亟需攻克的技术难题。
当前基于BIM模型的轻量化手段往往将模型当为同一整体实施无差别轻量化,没有考虑不同构件类别的模型可能具有不同建模方式与建模精度,不能灵活地为不同专业、不同类别、不同构件的BIM模型定制不同的轻量化策略。同时当前轻量化手段普遍存在轻量化实施效率和轻量化加载效果的折中,两者往往不能兼顾,在面对建模复杂度高的模型时轻量化速度慢,极大地阻碍了整体轻量化过程的效率。
当前通过为模型不同构件创建不同精度的轻量化副本为显示系统选择性加载的方式实现构件级轻量化,而非直接针对原模型进行轻量化。一方面当构件数量庞大、构件类别繁多时,轻量化过程所需计算量大,轻量化实施效率较低,且生成多级精度的构件数量众多,存储压力较大,不适合大尺度范围场景的模型应用;另一方面,没有考虑同一构件类别的模型可采用相似轻量化策略,寻求构件级轻量化而非构件类别级轻量化的理念造成轻量化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轻量化技术效率低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IM模型构件类别级轻量化方法。本发明针对交通工程不同专业、不同类别、不同构件的BIM模型定制不同的轻量化策略,并兼顾效率,在保留所有属性信息的前提下,BIM模型数据量大幅减少,并能以较小的失真度高效率地在网页端、移动端流畅显示。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BIM模型构件类别级轻量化方法,包括:
获取BIM模型,并将获取的BIM模型按构件类型进行拆分;
采用不同轻量化策略分别对拆分后的不同专业不同构件类型的BIM模型进行轻量化;
为不同构件类型配置不同LOD层级,合并各构件BIM数据并输出至对应LOD层级文件。
优选的,本发明的将获取的BIM模型按构件类型进行拆分步骤具体包括:
将获取的BIM模型根据其属性数据中的构件类型字段进行分类,并将拆分后的不同类别BIM模型构件输出至相应目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90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