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高强低吸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7724.2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5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来;项春强;周灿云;陈利;闫涛;丁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汉特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高强 吸水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公路高强低吸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公路高强低吸水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180‑260份、粉煤灰60‑100份、粗集料60‑100份、细集料40‑80份、掺合料60‑80份、复合纤维5‑15份、减水剂1.5‑5份、水50‑100份;所述掺合料由石灰石粉、矿渣微粉和聚合物乳液制得,其添加的重量份如下:石灰石粉15‑25份、矿渣微粉20‑30份、聚合物乳液4‑10份;本申请的公路高强低吸水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和较低的吸水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公路高强低吸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工程材料。当混凝土作为一种路面工程材料时,具有施工简单、稳定性好、耐久性好、养护维修简便等优点。
目前,建设公路使用的混凝土主要有两种,即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其中,水泥混凝士路面面层与基层变形协调能力差,面层脆性大、容易脆断且难于修复;沥青混凝土路面虽然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但施工要求高,路面温度稳定性较差,且存在路面强度不高的缺点。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前建设公路使用的混凝土吸水性较高,这会导致混凝土局部形成了软弱层,增加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进而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从而路面易出现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吸水率,提高公路用混凝土的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公路用高强低吸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公路用高强低吸水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公路高强低吸水混凝土,包括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180-260份、粉煤灰60-100份、粗集料60-100份、细集料40-80份、掺合料60-80份、复合纤维5-15份、减水剂1.5-5份、水50-100份;
所述掺合料由石灰石粉、矿渣微粉和聚合物乳液制得,其添加的重量份如下:石灰石粉15-25份、矿渣微粉20-30份、聚合物乳液4-1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制备的公路高强低吸水混凝土,首先通过石灰石粉、矿渣微粉、膨润土和聚合物乳液制得掺合料,然后将掺合料和复合纤维加入到公路高强低吸水混凝土中,提高公路高强低吸水混凝土的力学强度,降低其吸水率。石灰石粉具有较好的填充效应,可以使本申请制得的公路高强低吸水混凝土的更为致密,降低其孔隙率,从而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力学强度,降低吸水率;矿渣微粉在混凝土内部的碱性环境中,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Ca(OH)2发生“二次水化反应”,而且能促进水泥进一步水化生成更多的C-S-H凝胶,使集料界面区的Ca(OH)2晶粒变小,改善了公路高强低吸水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可降低水泥浆体的孔隙率,从而提高集料界面粘结力,使混凝土的力学强度提高;聚合物乳液加入混凝土中,可显著减小气孔的尺寸,优化孔径分布,降低混凝土的吸水率,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折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公路高强低吸水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水泥200-230份、粉煤灰70-85份、粗集料75-85份、细集料55-75份、掺合料65-75份、复合纤维8-12份、减水剂2.5-3.5份、水65-85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优化公路高强低吸水混凝土的各原料用量,使公路高强低吸水混凝土原料用量在此范围内时,所制备的公路高强低吸水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均较好。
作为优选,所述石灰石粉平均粒度等级为250-325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通过限制石灰石粉的平均粒度等级,使制得的公路高强低吸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较高,吸水率较低。
作为优选,所述聚合物乳液为丁苯乳液或聚乙酸乙烯乳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汉特建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汉特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77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