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校直机用弹性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54159.4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0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马德胜;吴冈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钧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0 | 分类号: | B21D3/10;B21D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校直机用 弹性 支架 | ||
本申请涉及校直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校直机用弹性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支架主体的上顶面呈V型设置,支架主体的上顶面开设有避让槽和四个下沉槽,避让槽位于支架主体顶端的中部,且避让槽的开口呈V型设置,四个下沉槽对称设置于避让槽的两侧,且下沉槽的开口竖直向上设置,下沉槽内滑移设置有支承块,支承块与下沉槽的底面间设置有弹性件,位于避让槽两侧的支承块间穿设有转轴,转轴上套设有轴承,且轴承位于避让槽的开口处。本申请能够提高校直机上支架可承托的最大工件质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校直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校直机用弹性支架。
背景技术
校直机是用来对轴杆类工件进行校直的设备,通过校直以便达到理想的直线度要求或回转精度要求,保证零部件能够达到装配精度。
校直机的作业台上装设有两个支架,并分别承托轴类工件的两端,以便校直机的压头对轴类工件施加作用力,并校直轴类零件。在校直作业中,工作人员需要转动工件并找到最高点,为了减小工件转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常在支架的顶端装设轴承,使得支架通过两个相互靠近的轴承承托工件的一端。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对于重量较大的轴类工件,校直作业中工件受到的作用力较大,使得工件与支架上轴承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容易损坏轴承或损伤工件,校直机的支架存在有可承托的工件质量较小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校直机上支架可承托的最大工件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校直机用弹性支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校直机用弹性支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校直机用弹性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的上顶面呈V型设置,所述支架主体的上顶面开设有避让槽和四个下沉槽,所述避让槽位于所述支架主体顶端的中部,且所述避让槽的开口呈V型设置,四个所述下沉槽对称设置于所述避让槽的两侧,且所述下沉槽的开口竖直向上设置,所述下沉槽内滑移设置有支承块,所述支承块与所述下沉槽的底面间设置有弹性件,位于避让槽两侧的支承块间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轴承,且所述轴承位于所述避让槽的开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转动工件以寻找工件轴线的最高点时,支架通过轴承承托工件,以减小工件转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在校直作业中,随着工件对轴承作用力的增加,轴承逐渐下沉,并最终下沉至避让槽内,从而降低了轴承因受力过大而损坏的概率,此时工件的端部与支架的上顶面接触,使得支架与工件间具有较大的承托面积,从而降低了工件因受到较大应力而损伤的概率,综上所述,在工件的转动过程和校直过程中,支架上的轴承处于两种工作状态,从而有效提高了校直机上支架可承托的最大工件质量。
优选的,所述支架主体的侧壁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设有限位片,且所述限位片位于所述下沉槽的顶端,并封堵所述下沉槽的开口,所述支承块的顶端抵接于所述限位片的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片对支承块有限位的作用,能够阻碍支承块从下沉槽的开口处脱离。
优选的,所述下沉槽的底端贯通设置,并螺纹连接有预应力调节件,所述弹性件的顶端抵接于所述支承块,所述弹性件的底端抵接于所述预应力调节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能够通过预应力调节件调整弹性件的预应力,进而能够调节轴承所承受的最大作用力,使得弹性支架能够适应不同重量的工件,当轴承受到的作用力大于该数值时,轴承下沉至避让槽内,以降低轴承因受力过大而损坏的概率。
优选的,每个所述下沉槽内的预应力调节件均设置为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下沉槽的底端设置多个预应力调节件,提高了预应力调节件在下沉槽中的连接稳定性,降低了预应力调节件因受力过大而从下沉槽的底端脱离的概率。
优选的,所述轴承偏离所述转轴轴线的中点设置,且两所述轴承朝向所述转轴中点的同一侧偏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钧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钧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41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