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性强的贴膜显示屏及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51829.7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7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曹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达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余文 |
地址: | 230094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性强 显示屏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性强的贴膜显示屏及生产工艺,包括包括PC板层、UV胶层和贴膜线路层,所述贴膜线路层采用UV胶层与PC板层相粘接;所述贴膜线路层包括基板和LED灯珠,所述基板底部设置有压印槽,所述压印槽内部设置有压印线路层,所述压印线路层表面与基板表面平齐,且LED灯珠均匀排列在压印线路层表面。本发明通过在PC板层表面开设有不通透的灯珠槽,并且在灯珠槽内部进行点胶,从而使LED灯珠与PC板层粘合后,不会产生气泡和雾化效果,使其透性更强,并且进一步保证贴膜显示屏表面的平整性,防止LED灯珠损坏,并且采用点胶喷胶的方式,工艺更加便捷,便于实现生产线式生产,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贴膜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性强的贴膜显示屏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宣传平台不断升级改造,人们对消费概念不断的提升,品味也逐渐上升,由传统的黑色显示屏转向透明显示屏,从过去的黑色显示屏能耗大、体型笨重、安全性不稳定与其低端的显示效果转向现在透明显示屏的节能环保、轻巧玲珑、高稳定性、高端新颖的显示画面进行了快速的转变。继传统黑色显示屏能耗大、体型笨重、安全性不稳定、低端显示效果转向较为高端的透明显示屏之后,透明显示屏的许多缺点也逐步的爆发出来,比如格栅透明屏呆板笨拙结构固定不能与玻璃形成结构融合占地空间大,安装方式复杂。
目前,已公开专利CN111489649B透明显示屏及其安装方式,其将胶膜和外保护膜分别贴附在PC板的两侧,之后使用刀模对其进行冲孔以形成灯孔,该方式是在PC板表面挖出一个与灯珠相对应的孔,而该方式一般挖出的孔径与灯珠之间的间隙过大,在使用胶粘接时,会产生气泡和雾化效果,导致透性较差,并且由于表面开动,对灯珠保护力度较差,平整度较低,并且实际制作过程为先封装,然后在灯珠的挖洞,再点胶,工艺复杂。
因此,发明一种透性强的贴膜显示屏及生产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性强的贴膜显示屏及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性强的贴膜显示屏,包括PC板层、UV胶层和贴膜线路层,所述贴膜线路层采用UV胶层与PC板层相粘接;
所述贴膜线路层包括基板和LED灯珠,所述基板底部设置有压印槽,所述压印槽内部设置有压印线路层,所述压印线路层表面与基板表面平齐,且LED灯珠均匀排列在压印线路层表面,且与压印线路层电性连接,所述PC板层表面开设有与LED灯珠相对应的灯珠槽,所述UV胶层位于LED灯珠和灯珠槽连接的位置形成与LED灯珠外壁和灯珠槽内部相匹配的UV胶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灯珠槽的内径尺寸大于LED灯珠的外径尺寸,且灯珠槽的深度小于PC板层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PC板层、UV胶层和贴膜线路层的一侧设置有同一个电源盒,所述电源盒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输出端与贴膜线路层的压印线路层电性连接,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PC板层采用透明软性PC材料制成,其PC板层的厚度为1.2mm-5mm。
进一步的,所述LED灯珠灯珠的排列方式为多行和多列排布设置,同列相邻两个LED灯珠之间的距离为3mm-300mm,相邻两行的LED灯珠之间的距离为3mm-300mm。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采用透明PET或透明CPI材料制成,且基板的厚度为75μm-250μm。
进一步的,所述UV胶层采用水性透明UV胶材料凝固而成,且UV胶层的厚度为10μm-100μm,水性UV胶材料的粘度(mPa.s@25℃)为300-1200(测试标准GB/T 2794-2013),密度为0.5-1.8g/cm3(测试标准GB/T 13354-199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达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达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18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