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圆红球菌噬菌体P19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51662.4 | 申请日: | 2021-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1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春;熊文斌;卢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A01N63/40;A01P1/00;C02F3/34;C12R1/9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 地址: | 100049 北京市怀柔***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圆红 球菌 噬菌体 p19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圆红球菌噬菌体P19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一株南非诺卡氏菌噬菌体P19,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087,其为由圆红球菌引起的污泥发泡事件的防控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基础材料,丰富噬菌体种库;通过对噬菌体P19的分离鉴定和全基因组测序,进一步深入挖掘其功能基因和蛋白,为噬菌体治疗和生物防治提供一种或多种对圆红球菌具有裂解作用的酶类等,以此扩大宿主谱,提高噬菌体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噬菌体P19可快速高效裂解圆红球菌,可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圆红球菌过度繁殖导致的污泥发泡事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株圆红球菌噬菌体P19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法是污水处理常用的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活性以及絮凝作用来去除水中的可生化有机物与悬浮固体物质。因微生物聚集成团,呈泥花状,故称之为活性污泥法。
污泥发泡与污泥膨胀是影响其稳定运行的主要问题。泡沫污泥会降低曝气池的溶解氧量、影响出水水质、泡沫腐败将散发难闻气体等。污泥发泡是一种浮选过程,需要气泡、表面活性剂和疏水颗粒——通常情况下是细菌细胞。丝状菌作为活性污泥絮体的骨架,附着了大量能够形成菌胶团的功能微生物。多种丝状细菌的不正常增殖均可造成污泥发泡或膨胀。生物泡沫问题基本上由2种丝状细菌类型造成,分别是诺卡氏型丝状细菌(Nocardioform filamentous bacteria)和微丝菌(Candidatus Microthirxparvicella)。任何控制策略都应该要针对这些细菌成分,因为气泡和洗涤剂在污水处理中并不能完全消除。尽管已经有一些解决策略出现(如调控污泥龄、人工或机械消泡等等),但大多针对性太强且无法彻底根治发泡事件,并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来控制废水处理厂中的泡沫,这种情况可能反映了我们目前对所涉及的细菌缺乏了解。
噬菌体是一种特异性较强的细菌病毒,能够侵入并裂解他们的宿主。利用这一特点,早期的研究已经成功地分离出了感染许多能够引起污泥发泡的细菌的噬菌体。但目前还没有圆红球菌噬菌体的分离报道。圆红球菌属于诺卡菌科放线菌目,是一类表面疏水的革兰氏阳性好氧菌。属于上述的诺卡氏型丝状细菌,其细胞疏水性可达31%~60%。在实验室发泡能力测试中,对圆红球菌进行曝气,2分钟内泡沫高度稳定在5~10cm之间,停止曝气后泡沫能够稳定存在。
因此,提供一株圆红球菌噬菌体P19及其应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圆红球菌噬菌体P19及其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株圆红球菌噬菌体P19,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087,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21年9月7日,分类命名为噬菌体,具体为圆红球菌肌尾噬菌体。
进一步,所述的一株圆红球菌噬菌体P19在裂解圆红球菌中的应用。
进一步,所述的一株圆红球菌噬菌体P19在污水处理系统中防治和去除圆红球菌中的应用。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株圆红球菌噬菌体P19及其应用,为污泥发泡与病原菌的防控提供一种可选择的基础材料,丰富噬菌体种库;通过对圆红球菌噬菌体P19的分离鉴定和全基因组测序,进一步深入挖掘其功能基因和蛋白,为噬菌体治疗和生物防治提供一种或多种对红球菌具有裂解作用的酶类等,以此扩大宿主谱,提高噬菌体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圆红球菌噬菌体P19可快速高效裂解圆红球菌,可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圆红球菌的污染防治。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516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