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客户端请求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9746.4 | 申请日: | 2021-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5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薛谷雨;王扬;彭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53 | 分类号: | G06F16/953;G06F16/2455;G06F9/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苏胜 |
地址: | 101500 北京市密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客户端 请求 处理 方法 相关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客户端请求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客户端系统发送的服务请求;根据所述服务请求的类型确定所述服务请求的执行优先级,所述执行优先级包含立即执行、高优先执行和普通执行;将所述服务请求转换为对应的可执行指令;将所述可执行指令添加到指令队列组中的对应优先级的指令队列内,所述指令队列组中包含立即执行指令队列、高优先执行指令队列和普通执行指令队列;按照执行优先级将所述各个指令队列中的可执行指令依次发送至服务端系统进行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平台服务器中构建指令队列组,使平台服务器根据可执行指令的执行优先级进行依次执行,降低了服务端系统的处理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客户端请求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企业通过基于互联网技术(Internet Technology,IT)构建的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服务,该系统主要由用户侧(客户端系统)和企业侧(服务端系统)共同构成,用户通过个人终端访问企业提供的客户端系统,并享受企业提供的服务。企业则通过服务端系统对客户端系统发送的服务请求进行答复。而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以及企业业务的增长,IT系统的处理能力会达到瓶颈,客户端系统发送的请求数量大于服务端系统的处理上限,从而导致系统崩溃或服务请求无法被及时答复,造成用户体验较差。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在客户端系统与服务端系统增加平台服务器的方式来对客户端系统发送的服务请求进行转发与管理。具体的,平台服务器对客户端系统的服务请求发送频率进行限制,从而达到降低服务端系统压力的效果。但是,随着服务端受理的业务范围增大,服务端系统所受理的服务请求数量依旧会超出服务端系统的处理能力上限,此时平台服务器仍然在转发客户端系统的服务请求,从而导致业务中断,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客户端请求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可以提高客户端系统服务请求的请求成功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客户端请求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客户端系统发送的服务请求;
根据所述服务请求的类型确定所述服务请求的执行优先级,所述执行优先级包含立即执行、高优先执行和普通执行;
将所述服务请求转换为对应的可执行指令;
将所述可执行指令添加到指令队列组中的对应优先级的指令队列内,所述指令队列组中包含立即执行指令队列、高优先执行指令队列和普通执行指令队列;
按照执行优先级将所述各个指令队列中的可执行指令依次发送至服务端系统进行执行。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为服务请求赋予不同的执行优先级,以及构建指令队列组的方式对服务请求进行管理,并按照指令优先级依次将指令队列组中的可执行指令发送至服务端系统,避免服务端系统在短时间内接收到大量并发请求而导致的业务中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所述可执行指令添加到指令队列组中的对应优先级的指令队列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可执行指令的执行结果是否支持缓存读取;
如果所述可执行指令的执行结果支持缓存读取,则从缓存区域中查找与所述可执行指令对应的历史执行结果;
如果查找到所述历史执行结果,则确定所述历史执行结果是否为有效缓存;
如果所述历史执行结果为有效缓存,则根据所述历史执行结果对所述客户端系统进行响应;
如果所述历史执行结果为无效缓存,则将所述可执行指令添加到所述指令队列组中的对应优先级的指令队列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所述历史执行结果是否为有效缓存,包括:
确定所述历史执行结果在缓存中的累计存储时间是否大于第一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97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