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甲环酸脂肪醇酯及其凝胶制剂在硬化治疗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549351.4 申请日: 2021-12-17
公开(公告)号: CN114146077B 公开(公告)日: 2023-03-31
发明(设计)人: 丁平田;陈永凤;谢慧超;马梦瑞 申请(专利权)人: 沈阳药科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1/215 分类号: A61K31/215;A61K9/06;A61K47/10;A61P35/00;A61P9/14
代理公司: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代理人: 吴琼
地址: 117004 辽宁省本***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氨甲环酸 脂肪 及其 凝胶 制剂 硬化 治疗 应用
【说明书】:

一种氨甲环酸脂肪醇酯及其凝胶制剂在硬化治疗的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甲环酸脂肪醇酯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用作医疗上的硬化剂,在治疗血管瘤及脉管畸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氨甲环酸脂肪醇酯的制备方法及其凝胶制剂和凝胶制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活性成分可以溶于水后自组装成凝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甲环酸脂肪醇酯及其凝胶制剂在硬化治疗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医学上,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分类法,将传统的“血管瘤”重新分为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而脉管畸形又包括毛细血管畸形、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静脉畸形、球细胞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和动静脉畸形等。而其中最常见的是静脉畸形,多发于头部、面部、颈部及口腔等部位,而这些部位常常含有丰富的血管丛,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晰度不够,手术切除不理想,因此能够更准确控制给药部位的硬化治疗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式。“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指南(2019版)”,《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9,15(5):277-317.中将硬化治疗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式。

硬化治疗是指在脉管管腔内注射药物,破坏管腔内皮细胞,从而使管腔壁纤维化,达到闭锁管腔的效果,具有这种作用的药物被称为硬化剂。硬化治疗是目前血管瘤、脉管畸形和静脉曲张的主要手段。

“聚多卡醇治疗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研究进展”,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0,18(01):77-81.将硬化剂主要分为化学性硬化剂、表面活性剂类硬化剂和渗透性硬化剂3类。表面活性剂类硬化剂是最常用的硬化剂类型,其包括聚多卡醇、聚桂醇以及十四烷基硫酸钠等泡沫硬化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表面活性剂类硬化剂药物为聚多卡醇,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静脉曲张和静脉畸形等疾病的治疗。聚多卡醇硬化治疗早期主要用于肢体静脉曲张,以后逐步应用到口腔颌面-头颈部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的治疗,且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聚多卡醇通过破坏细胞膜,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裂解,剥离血管内膜,暴漏胶原纤维,使血小板聚集,激活凝血系统,形成血栓栓塞血管,进而发生血管纤维化,使血管闭锁。临床使用时,将它们与空气混合形成泡沫,注射入血管排挤血液,使药物与血管壁充分接触。但其不稳定的泡沫体积和短暂的泡沫半衰期可能导致栓塞不完全以及作用时间变短而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可精准栓塞和实现药物缓释的新型制剂在静脉畸形治疗中显示出重要性。在这之中,可注射凝胶是近年常用于改善静脉畸形药物滞留性的有效方式之一,除传统高分子凝胶以外,更多研究者开始倾向于选择具有优异载药量、生物可降解性和力学性能的小分子凝胶。“Low molecular gelators of organic liquids and theproperties of their gels”.Chemical Reviews.1997,97(8):3133-3159.表明小分子凝胶是由低分子量凝胶因子通过氢键、π-π堆积、范德华力、离子键、供体-受体、疏水作用和金属配位等非共价键自组装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束缚溶剂分子形成。目前研究更多的作为母体的化合物有氨基酸类、多肽类、糖类、脂肪酸类、吡啶类和脲键类,它们通常拥有易被修饰的或者能够提供自组装驱动力的亲水或疏水基团。“Lecithin organogels:structure,dynamics,and phase behavior”,Self Assembly 2003,318-328.中表明其大量衍生物已作为载体,实现药物、蛋白和基因的体内递送,并充分证明了其杰出载药-释药能力、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氨甲环酸脂肪醇酯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凝胶制剂用作医疗上的硬化剂,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静脉曲张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式I中,所述R选自C6-C9烷基,优选为C8或C9烷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93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