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定位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48974.X | 申请日: | 2021-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5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廖松涛;胡晟麒;邓庚香;许勇;吴柏树;周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硅谷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F17/18;H02K35/04;H02K7/18 |
| 代理公司: | 枣庄小度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2 | 代理人: | 郑素娟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新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定位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定位器,包括隧道本体、加固器、发电器、定位基站,所述隧道本体呈拱形设计,隧道本体内安装有加固器,且加固器设有多个,多个加固器平均分布在隧道本体内,隧道本体的内顶部安装有多个发电器,发电器的一侧安装有定位基站,定位基站将收集的信息发送至云端,定位基站由发电器进行供电,所述加固器包括前固定拱架、后固定拱架、移动拱架、限位杆,前固定拱架及后固定拱架的底部通过锁脚锚杆与地层连接,前固定拱架经限位杆与后固定拱架连接,前固定拱架、后固定拱架与隧道本体的轮廓相似。本发明设计合理;发电器能利用车辆行驶产生的风力进行发电节约了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定位器。
背景技术
公路或铁路在修建时往往会受到山体的阻碍,为了减少修建的公里数会在山体内开设隧道,因隧道受山地、地质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对隧道进行实时定位,现有的定位基站多采用外接电缆进行供电若出现塌方会造成电缆受损进而影响定位基站的使用,同时定位基站只有收集信息的功能当隧道受到较大的外力不能快速进行支撑增加隧道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定位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定位器,包括隧道本体、加固器、发电器、定位基站,所述隧道本体呈拱形设计,隧道本体内安装有加固器,且加固器设有多个,多个加固器平均分布在隧道本体内,隧道本体的内顶部安装有多个发电器,发电器的一侧安装有定位基站,定位基站将收集的信息发送至云端,定位基站由发电器进行供电,所述加固器包括前固定拱架、后固定拱架、移动拱架、限位杆,前固定拱架及后固定拱架的底部通过锁脚锚杆与地层连接,前固定拱架经限位杆与后固定拱架连接,前固定拱架、后固定拱架与隧道本体的轮廓相似,前固定拱架、后固定拱架的顶部进行挂网喷射混凝土,前固定拱架与后固定拱架之间安装有多个移动拱架。
优选的,所述移动拱架沿外轮廓上安装有多根导向杆,导向杆与限位杆一一对应设计,移动拱架能沿导向杆的长度方向进行前、后移动,移动拱架的两侧设有螺钉安装的缓冲橡胶柱。
优选的,所述移动拱架上设有一体成型的滑块,滑块沿移动拱架的拱圈处设有多个,滑块的两侧设有一体成型的延伸块,滑块与导向杆的滑槽连接,滑槽的上、下两侧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与延伸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与导向杆之间进行留有一定的空隙,限位杆经支架与导向杆连接,支架经轴与导向杆连接,支架在导向杆的两端设置,限位杆上设有滑动连接的活塞杆,活塞杆的下部与弹簧连接,弹簧固定在导向杆上,活塞杆的上部与隧道本体的顶部接触。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经以太网与定位基站连接。
优选的,所述发电器包括固定轴、旋转叶片、底板、连轴、线圈、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安装在隧道本体的内顶部,安装筒采用磁铁制成,且磁铁的N极、S极平均将安装筒分割,底板经轴承与安装筒的顶部连接,底板呈三角形设计,底板上至少安装有三根连轴,连轴的底部设有螺钉安装的线圈,且连轴、线圈位于安装筒内,底板的上部设有一体成型的固定轴,固定轴的外周安装有旋转叶片,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量经导线与定位基站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设计合理;当隧道本体上方受到较大的外力时,隧道本体内的压力增加,从而使活塞杆在压力的作用下向后移动,活塞杆将弹簧压缩从而改变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情况,压力传感器将信息传输至定位基站,活塞杆压缩后导向杆向受力处发生倾斜从而带动移动拱架向倾斜处移动,多个移动拱架移动至受力处增加了隧道本体抗压能力进而对隧道本体进行保护;发电器上的旋转叶片在车辆行驶产生的风力下发生旋转从而使底板沿安装筒转动,底板下的连轴、线圈在安装筒内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电量,电能供给定位基站节约了资源,同时避免了塌方、山体滑坡对电缆造成损坏影响定位基站的使用,发电器产生的直流电安全性高不会出现触电伤人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隧道定位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硅谷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硅谷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89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