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适应温度的防锈袋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547849.7 | 申请日: | 2021-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5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永余防锈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30/08 | 分类号: | B65D30/08;B65D30/10;B65D33/00;B65D81/38 |
| 代理公司: | 南京司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31 | 代理人: | 于淼 |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适应 温度 防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适应温度的新型防锈袋,属于防锈袋领域,本方案实现在防锈袋本体使用过程中,通过温调机构内的调节粒子在高温环境下吸收储存热量,并借助隔温机构内的热量反射薄罩反射部分热量,使防锈袋本体保持温度平衡,且在低温环境下,借助调节粒子储存的热量向外释放,并通过扩散机构内微型膨胀气囊受热膨胀,带动导热碳纤维模拟成蒲公英的形式进行浮动,加快热空气流动,使热量快速弥漫到防锈袋本体内,使防锈袋本体不易受低温影响,同时隔温机构内延伸挤压气囊受热延伸,挤压热量反射薄罩相互分离翻转,使其对外散的热量进行反射,减少热量流失,从而实现根据外界温度变化进行自适应的调节,增强其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锈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自适应温度的防锈袋。
背景技术
防锈袋是基于高分子材料与VCI气相防锈技术发展相结合的新一代创新高科技产品,金属制品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或长期存放过程中常常要使用到防锈袋,使其不易发生锈蚀,起到保护的作用,防锈袋一般包括立体防锈袋和平口防锈袋。
在储存过程中,防锈袋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易对其的使用造成影响,使其使用效果变差,不能有效的根据外界的温度变化进行自适应调节,保持温度平衡。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适应温度的防锈袋,本方案实现在防锈袋本体使用过程中,通过温调机构内的调节粒子在高温环境下吸收热量并进行储存,并借助隔温机构内热量反射薄罩对部分热量进行反射,使防锈袋本体在高温环境下温度不宜过高,保持良好的温度,且在低温环境下,借助调节粒子储存的热量向外释放,并通过扩散机构内微型膨胀气囊受热膨胀,带动导热碳纤维模拟成蒲公英的形式随着热空气流动进行浮动,加快热空气的流动,使热量快速弥漫到防锈袋本体内,保持温度平衡,使防锈袋本体不易受低温影响,同时隔温机构借助导热丝的热传导使延伸挤压气囊受热延伸,挤压热量反射薄罩相互分离,并带动其翻转,使其对外散的热量进行反射,减少热量流失,从而实现根据外界温度变化进行自适应的调节,增强其使用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自适应温度的防锈袋,包括防锈袋本体,所述防锈袋本体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耐磨底垫,所述耐磨底垫的下端设有耐磨层,所述防锈袋本体的内部开凿有平衡腔,所述平衡腔的内部设有多个温调机构,所述平衡腔的内部设有多个扩散机构,多个所述扩散机构均位于相邻的两个温调机构之间,所述防锈袋本体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衔接半球,所述衔接半球的内部安装有隔温机构,本方案实现在防锈袋本体使用过程中,通过温调机构内的调节粒子在高温环境下吸收热量并进行储存,并借助隔温机构内热量反射薄罩对部分热量进行反射,使防锈袋本体在高温环境下温度不宜过高,保持良好的温度,且在低温环境下,借助调节粒子储存的热量向外释放,并通过扩散机构内微型膨胀气囊受热膨胀,带动导热碳纤维模拟成蒲公英的形式随着热空气流动进行浮动,加快热空气的流动,使热量快速弥漫到防锈袋本体内,保持温度平衡,使防锈袋本体不易受低温影响,同时隔温机构借助导热丝的热传导使延伸挤压气囊受热延伸,挤压热量反射薄罩相互分离,并带动其翻转,使其对外散的热量进行反射,减少热量流失,从而实现根据外界温度变化进行自适应的调节,增强其使用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温调机构包括位于平衡腔内部的储料微囊,所述储料微囊的内部设有多个调节粒子,所述储料微囊的外端与平衡腔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上下对称的导热丝,所述导热丝的表面设有石墨烯粒子层,相邻的两个所述储料微囊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带,温调机构通过调节粒子在高温环境下吸收热量并进行储存,导热丝方便热量传导,降低防锈袋本体的温度,避免其在高温环境下受到影响,而在低温环境下,调节粒子释放其储存的热量,在防锈袋本体内部进行冷热交替,保持温度平衡,增强其使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永余防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永余防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78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从酸性溶液中提高钒吸附率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腐效果的新型防锈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