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COT7-NPHP4融合基因及其应用和检测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4652.8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7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纵鑫;闫金松;王海娜;卢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62 | 分类号: | C12N15/62;C12Q1/6886;C12Q1/6851;C12N15/11 |
代理公司: | 上海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4 | 代理人: | 孙佳胤 |
地址: | 116027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cot7 nphp4 融合 基因 及其 应用 检测 试剂盒 | ||
本发明提供一种ACOT7‑NPHP4融合基因及其应用和检测试剂盒,所述融合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首先发现、鉴定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存在新融合基因ACOT7‑NPHP4,评估认为ACOT7‑NPHP4可以作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进而开发了一款临床上可用于诊断、检测患者微小残留病(MRD)的试剂盒。试剂盒利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ACOT7‑NPHP4融合基因进行绝对定量,其检测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方法简便高效、成本低廉,能够满足临床上的诊疗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及其应用和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临床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大多数ALL患者通过临床多药化疗诱导获得缓解,但半数还是会复发。而通过监测微小残留病灶(MRD),即治疗后持续存在的白血病原始细胞数低于常规形态学检测的限度,越来越多地用于评估治疗效果,是联合化疗后最有效的评判标准,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并且多项研究表明,MRD是儿童和成人ALL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几乎所有儿童ALL和大部分成人ALL的治疗方案均与监测MRD结合来评估治疗后的反应。
现如今,监测MRD的方法是利用白血病细胞特有的特征来将它们与正常细胞区分开来,筛选出肿瘤细胞的分子标志物,包括融合基因(例如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BCR/ABL1是筛选费城染色体阳性B-ALL(ph+-ALL)患者的首选方法)、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和异常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等。但如今仍然有很大比例的ALL患者缺乏分子标志来监测MRD,从而为评估治疗疗效,预防复发和治疗预后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发现并监测与ALL相关的新融合基因对于病情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及病变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ACOT7又称Acyl-CoA Thioesterase 7,编码酰基辅酶A硫酯酶,可将酰基辅酶A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辅酶A(CoASH),具有调节细胞内酰基辅酶A、游离脂肪酸和CoASH水平的能力,可能在大脑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有文章已经表明ACOT7表达水平高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通常预后较差,即使已经接受了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而NPHP4即Nephrocystin4,其编码的蛋白质参与肾小管发育,其突变与肾病有关。上述两个基因在该ALL患者里形成了一种新融合基因ACOT7-NPHP4,并且是至今未见文献报道的分子标志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ACOT7-NPHP4。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融合基因ACOT7-NPHP4在制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和/或监测制剂或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和/或监测试剂盒。
本发明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疾病诊断目的的检测ACOT7-NPHP4融合基因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COT7-NPHP4融合基因,所述融合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ACOT7-NPHP4融合基因在制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和/或监测制剂或试剂盒中的应用。部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携带融合基因ACOT7-NPHP4,其可以作为患者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并应用于临床诊断、定期监测患者的微小残留病变。
为了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和/或监测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含有检测ACOT7-NPHP4融合基因或检测其表达产物的试剂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试剂盒包括上游引物、下游引物、Taqman探针、内参、PCR反应缓冲液、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未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46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