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模态跨尺度感知芯片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41245.1 | 申请日: | 202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5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皓;李明焱;邱洁茹;张国亮;史月姣;李振宇;王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寿仙谷植物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G01N27/6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刘元慧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模态跨 尺度 感知 芯片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多模态跨尺度感知芯片,其特征在于,该感知芯片由胶体溶液材料和基底材料组成,所述胶体溶液材料包括树状大分子和金属纳米颗粒胶体溶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态跨尺度感知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状大分子选用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聚(L-赖氨酸)树状大分子、聚乙烯亚胺树状大分子、聚丙烯亚胺树状大分子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所述金属纳米颗粒胶体溶液选用直径为5-200nm的纳米金胶体溶液、纳米银胶体溶液、纳米铂胶体溶液、纳米铜胶体溶液中的至少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所述基底材料选用纸、石墨烯、硅片中的任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模态跨尺度感知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优选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至第十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金属纳米颗粒胶体溶液优选纳米金胶体溶液、纳米银胶体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4.一种多模态跨尺度感知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金属纳米颗粒胶体溶液置于反应瓶中,加入树状大分子水溶液,搅拌,得到经树状大分子分散的金属纳米颗粒胶体溶液,备用;
2)向步骤1)制得的胶体溶液中逐滴加入金属纳米颗粒胶体溶液,搅拌,得到经树状大分子分散的单一尺寸或混合尺寸金属纳米颗粒胶体溶液材料,备用;
3)将基底材料浸泡于树状大分子水溶液中,除去多余的树状大分子水溶液,加入步骤2)中制得的经树状大分子分散的单一尺寸或混合尺寸金属纳米颗粒胶体溶液材料浸泡,干燥,即得多模态跨尺度感知芯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模态跨尺度感知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金属纳米颗粒胶体溶液与树状大分子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0-20:1;树状大分子水溶液的浓度为1×10-12-1×10-5M;步骤1)和步骤2)中的金属纳米颗粒胶体溶液的体积比为1: 0.05-20;优选1:1-9,搅拌时间均为1~12h。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模态跨尺度感知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树状大分子水溶液的浓度为0-1×10-5 M,优选1×10-9-1×10-6 M;加入的胶体溶液材料体积为基底材料表面积的5-50倍。
7.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模态跨尺度感知芯片在中药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是指在中药化学成分方面的应用,所述中药化学成分包括中药小分子化成分和中药大分子化学成分。
9.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模态跨尺度感知芯片在微生物含量检测方面中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包括埃希菌、沙门菌、葡萄球菌、假单胞菌、霉菌和酵母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包括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12.如权利要求7-11任一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多模态跨尺度感知芯片于待测样品溶液中浸泡30min,取出,晾干,或者将待测样品滴加到多模态跨尺度感知芯片上,得到捕获有待测样品溶液的多模态跨尺度感知芯片,备用;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捕获有待测样品溶液的多模态跨尺度感知芯片于检测分析仪中检测分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分析仪为拉曼光谱仪和/或质谱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寿仙谷植物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寿仙谷植物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124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