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网联实训车车架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40475.6 | 申请日: | 2021-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66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川合;李洪艳;常梦;魏所库;马瑞;周常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圣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393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网联实训 车车 | ||
本发明涉及发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网联实训车车架,可以实现在狭窄过道内将车门完全取下,给相关工作人员腾出充足的操作空间,本发明的活动门装置可以快速的将车门拆下,将两侧或者任意一侧的活动门通过把手扣下,放在线控底盘装置一侧,放在地面上,可以有效增加工作人员的操作空间,还可以有效避免车门对工作人员以及他人的伤害,而且采用磁吸的方式进行连接,可以快速的装拆,顶部的调节装置可以实现相关电器原器件的前后左右上下角度的全方位调节,没有死角,使检测仪器工作更精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网联实训车车架。
背景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驾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是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需要大量的人才对其发展进行支撑。目前,各大高校纷纷相应国家号召和社会需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建设工作。
在目前教学使用的智能网联实训车中,线控底盘装置上设有平台,平台上方设有上装车架。教学中,装调线控底盘平台上的装置时,需要工作人员进入车身车架,在车身车架与下部平台之间的空间内完成装调,而该区域的装置均布置在下部平台上,工作人员操作空间受到较大的限制,不便于装调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不便于教学展示;并且当智能网联实训车行驶到狭窄的过道内,需要进行调试和维修的情况下,车门不能打开完全,进一步造成人员操作不便,影响效率和调试精度,如何解决装调教学中的上述问题,是本领域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网联实训车车架,解决工作人员操作空间受到较大的限制的问题,和车门不能在狭窄的空间内完全打开的问题。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网联实训车车架,智能网联实训车包括车架装置和线控底盘装置,所述车架装置设置在线控底盘装置上端,车架装置与线控底盘装置为固定连接,车架装置包括前车架装置、后车架装置、中部车架装置、活动门装置和移动平台装置,前车架装置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中部车架装置左端,后车架装置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中部车架装置右端,活动门装置设置在中部车架装置前后,活动门装置与中部车架装置为固定连接,移动平台装置设置在中部车架装置内部,移动平台装置与线控底盘装置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前车架装置包括第一平台、雷达A、摄像头A、支架A、毫米波雷达、穿线挡头A、底板A、车架体A和螺栓A,第一平台设置在车架体A一侧,第一平台与车架体A固定连接,车架体A另一侧与中部车架装置固定连接,雷达A设置在第一平台上端,雷达A与第一平台为固定连接,支架A设置在第一平台前端,支架A与第一平台为固定连接,毫米波雷达设置在支架A前端,毫米波雷达与支架A为固定连接,摄像头A设置在支架A上端,摄像头A与第一平台为固定连接,底板A通过焊接的方式在车架体A下端,底板A通过螺栓A与线控底盘装置固定连接,车架体A上设有线孔A,穿线挡头A固定在线孔A上,穿线挡头A与车架体A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后车架装置包括第二平台、显示器、急停按钮、指示灯、按钮开关、雷达B、底板B、螺栓B、穿线挡头B和车架体B,第二平台设置在车架体B一侧,第二平台与车架体B为固定连接,车架体B另一侧与中部车架装置固定连接,底板B设置在车架体B下侧,底板B与车架体B为固定连接,车架体B通过螺栓B与线控底盘装置固定连接,车架体B上设有方孔,显示器设置在方孔内,显示器与车架体B为固定连接,急停按钮和指示灯设置在车架体B上侧,按钮开关设置在显示器下侧,显示器、急停按钮、指示灯、按钮开关均与车架体B为固定连接,雷达B设置在第二平台上面,雷达B与第二平台为固定连接,车架体B上设有线孔B,穿线挡头B固定在线孔B上,穿线挡头B与车架体B为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圣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圣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04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