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脱色絮凝和破络沉淀功能的酸洗槽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540284.X | 申请日: | 2021-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1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理尖;王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钢精密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3G3/00 | 分类号: | C23G3/00 |
| 代理公司: | 南通国鑫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06 | 代理人: | 顾新民 |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脱色 絮凝 沉淀 功能 酸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脱色絮凝和破络沉淀功能的酸洗槽,包括酸洗槽主体,所述酸洗槽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酸洗槽主体包括主槽和副槽,所述副槽设置在主槽的两侧,所述主槽与副槽之间通过循环带相隔开,本发明在主槽的底部设置有分离装置和密封液,在副槽的内部设置有收集箱和液位计,通过循环带输送到收集箱内的沉淀物重量可判断出铝铁混聚盐消耗的量,通过液位计测量出密封液的高度可判断出主槽内溶液的量,通过铝铁混聚盐消耗的量和主槽内溶液的量工作人员能够随时计算出主槽内铝铁混聚盐的浓度,进而向主槽内补充铝离子和铁离子,避免主槽内铝铁混聚盐的浓度过低导致净化电镀废水的效果不理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酸洗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脱色絮凝和破络沉淀功能的酸洗槽。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件选用电镀作为表面处理的方法,为了保证电镀作业的良品率及防氧化,金属在电镀之前,通常会将工件放入酸液中进行酸洗,而用来盛放酸液的容器即是酸洗槽。
目前酸洗槽内的酸液在长时间使用后会聚集大量的铁离子,当铁离子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影响酸洗效率,因此必须更换,更换下来的废酸液基本上都会作为危险废物处理,但是废酸液中存在的大量铁离子若无法得到有效处理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现在的酸洗槽基本上都不具有利用废酸液中铁离子的功能,同时在酸洗的过程中,铁锈会与酸液发生化学反应,由于该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在热量的影响下,酸液经常自动挥发,为了防止酸雾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目前收集酸雾的方法通常是利用吸风机对酸雾进行吸收,可采用该种方法进行处理酸雾不仅会导致酸洗槽内的酸液越来越少,而且吸风机本身还会被酸雾腐蚀,企业经常要进行对吸风机进行维护,以至于间接的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最后大部分工厂在酸洗工件的时候都是将若干组工件一起进行酸洗,但是工件上的铁锈含量不同,所需要酸洗的时间也会有一定差异,若所有的工件都酸洗一样的时间,必定会有部分工件上的铁锈未处理完全,部分工件因为酸洗过度而导致表面被腐蚀,而现有的酸洗槽由于结构比较简单,难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脱色絮凝和破络沉淀功能的酸洗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脱色絮凝和破络沉淀功能的酸洗槽,包括酸洗槽主体,所述酸洗槽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酸洗槽主体包括主槽和副槽,所述副槽设置在主槽的两侧,所述主槽与副槽之间通过循环带相隔开,所述主槽内设置有酸液,所述循环带上带有负电荷,所述主槽靠近循环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主槽的内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第二隔板靠近第一隔板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滤板,所述第一滤板与第二隔板之间通过弹簧活动连接且第一滤板靠近矩形通孔的一端设置有磁块,所述主槽的底部设置有分离装置和密封液,所述分离装置包括推杆和固定杆,所述推杆固定安装在主槽的底部,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推杆的上方,所述固定杆的内部上下两端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固定杆的外部上下两端设置有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分别与一组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滤板,所述第二滤板为矩形结构且与第二隔板中间位置处开设的矩形通孔相互配合,同时第二滤板靠近第一滤板的一端设置有磁块,该组磁块与第一滤板靠近矩形通孔一端设置的磁块相互排斥,所述副槽的内部设置有收集箱和液位计,所述收集箱设置在副槽的上端,所述液位计设置在副槽的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钢精密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联钢精密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402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