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频器移相变压器温度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39080.4 | 申请日: | 2021-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4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锦绣;芮冬阳;郭洋;张继元;孙建旸;刘魏涛;岑常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光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K13/00 | 分类号: | G01K13/00;G01K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 地址: | 5107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频器 相变 温度 监测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频器移相变压器温度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变频器移相变压器的采集温度;获得所述变频器移相变压器的移动平均温度;获得所述变频器移相变压器的跃变温度;确定所述移动平均温度是否满足第一类报警条件,在满足第一类报警条件的情况下,触发第一类报警;确定所述跃变温度是否满足第二类报警条件,在满足第二类报警条件的情况下,触发第二类报警。本申请实施例一是根据采集温度获得移动平均温度作为温度超限报警的依据,能够避免变频器移相变压器在大波动工况下产生的误报;二是通过获得并监测变频器移相变压器的跃变温度,可以准确发现变频器移相变压器内部出现的短路、绝缘失效等突发性故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变配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频器移相变压器温度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对变压器的线圈绕组温度进行连续监测和分析,是判定变压器运行状态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变压器的线圈绕组的高温状态进行自动报警,能够使用户及时发现变压器在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状态或故障隐患。传统的电力变压器一般处于较为稳定的工况,输出功率变化缓慢,因而其温度变化通常也较为平缓,通过监测其最高温度是否超过设定的阈值温度,即可实现对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的监测。
对于大型变频器中采用的移相变压器,由于变频器往往处于不稳定工况,导致该移相变压器输出功率调节极为频繁,进而变压器线圈绕组的温度波动也比较大。采用传统的电力变压器的线圈绕组温度监测方法,无法满足对变频器移相变压器设备的温度监测需求。例如,当移相变压器工作在较高负荷或满负荷工况时,由于输出功率波动较大,较短时间内移相变压器的绕组温度可能会超出阈值温度,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该移相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必然出现异常;为避免此类误报现象,可以将所述阈值温度的值设定的高一些,但是该情况下,当移相变压器出现工作异常时,又有可能出现温度上升无法达到阈值温度的情况,从而无法进行有效报警。再例如,移相变压器工作在较低负荷时,其运行温度较低;此时,若移相变压器出现故障,虽然设备温度会有升高,但是有可能无法达到阈值温度,因此也无法进行有效报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频器移相变压器温度监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在变频器移相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具有较大波动的工况下,实现准确的温度监测与异常状态报警。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频器移相变压器温度监测方法,应用于变频器移相变压器温度监测服务器或主机,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变频器移相变压器的采集温度;
根据所述变频器移相变压器的采集温度,获得所述变频器移相变压器的移动平均温度;
根据所述变频器移相变压器的采集温度和移动平均温度,获得所述变频器移相变压器的跃变温度;
确定所述移动平均温度是否满足第一类报警条件,在满足第一类报警条件的情况下,触发第一类报警;其中,所述第一类报警为温度超限报警;
确定所述跃变温度是否满足第二类报警条件,在满足第二类报警条件的情况下,触发第二类报警;其中,所述第二类报警为温度跃升报警。
可选地,所述采集温度为等时间间隔的连续时间序列。
可选地,所述获取变频器移相变压器的采集温度还包括:对采集温度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包括以下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
剔除单点异常值;
补充数据缺失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变频器移相变压器的采集温度,获得所述变频器移相变压器的移动平均温度包括:根据所述采集温度,采用如下方法计算获得所述移动平均温度:
y0=x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光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未经智光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90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