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热致发光材料的补光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38580.6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8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森;杨其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9/24 | 分类号: | A01G9/24;A01G7/04;F21V14/02;F21V9/32;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之于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7 | 代理人: | 何志欣 |
地址: | 610299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发光 材料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热致发光材料的补光装置,其包括:
灯体组件(110),能够基于对应养殖区域(700)内种植的目标植物(800)类型及生长状态确定光照参数,
集光板(210),用于接收、储存和/或利用光线中的光能,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光板(210)能够以倾斜布设的方式使其一侧接收所述灯体组件(110)发出的光线,落在出光区域(211)的光线能够对布设于所述出光区域(211)的若干热致发光晶体进行激发,落在集热区域(212)的光线能够以转换为热能的形式储存和/或传递,
其中,所述灯体组件(110)照向于所述集光板(210)的光线至少包括从所述目标植物(800)的茎叶间隙中穿过的逃逸光线,
所述集光板(210)在所述集热区域(212)布设的凹槽能够将接收光线的光能转换为热能,以提供至所述出光区域(211)来实现对所述热致发光晶体的加热,和/或提供至储槽(230)来实现对传热介质的加热,
所述储槽(230)内的传热介质能够基于驱动组件(260)的驱动作用而流经于管路组件(250),以使得被加热的传热介质能够通过间隔布设于所述管路组件(250)上的传热组件(270)进行热量传递,其中,所述管路组件(250)能够铺设在用于种植目标植物(800)的培养介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组件(110)能够以活动连接于主体组件(120)的方式绕所述主体组件(120)转动而改变所述灯体组件(110)的出光方向,其中,所述集光板(210)的倾斜角度是基于所述灯体组件(110)的出光方向而设定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区域(211)和/或所述储槽(230)能够以外接加热组件(240)的方式对所述热致发光晶体和/或所述传热介质进行辅助加热,其中,被激发的所述热致发光晶体在加热时能够发出热释光以相对于所述灯体组件(110)出光的方向照射于所述目标植物(80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区域(211)在所述热致发光晶体发出热释光时能够由采集模块(300)对第二发光模块(200)的性能参数进行采集,以将采集参数发送至处理模块(400),其中,所述采集模块(300)至少能够获取从所述出光区域(211)发出的热释光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400)能够基于所述第二发光模块(200)的性能参数并结合所述采集模块(300)获取的所述养殖区域(700)内的环境参数,以通过计算茎叶间隙的方式来推算所述目标植物的生长状态情况及环境因素对所述目标植物(800)生长过程的影响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400)能够基于所述采集模块(300)获取的热释光参数和所述目标植物(800)的生长状态以形成和更新所述目标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下光照时间与光照强度的光配方数据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400)能够以通讯连接的方式实现与云数据端(600)的数据交互,以下载样本数据并上传实时采集数据。
8.一种基于热致发光材料的补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方法采用前述任意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补光装置,
其中,所述补光方法能够对养殖区域(700)内的一株或一组目标植物(800)以相对的两个能够对应调节角度的照射方向进行补光,以保证所述目标植物(800)的受光与温度均匀,其中一个照射方向的光线能够由相对另一照射方向的光线对加热的热致发光晶体激发而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858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