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组分复合光致发光纱线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537585.7 | 申请日: | 2021-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4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清;张叶轲;方剑;张克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2G3/44 | 分类号: | D02G3/44;D02G3/04;D01D5/00;D01F2/08;C09K11/64;C09K11/59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玉仙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分 复合 光致发光 纱线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双组分复合光致发光纱线在防伪检测或信息追踪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分复合光致发光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至少一种长余辉材料和纤维素溶解,经脱泡得到纺丝液,对所述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纳米光致发光纤维素纤网;其中,所述长余辉材料包括基质材料、基质离子、激活离子和共激活离子,并采用N-甲基吗啉-N-氧化物溶解长余辉材料和纤维素;
将棉制成棉纤网;
(2)将所述纳米光致发光纤维素纤网和所述棉纤网分别进行集束牵伸,对得到的纳米光致发光纤维素纱线和棉纱线进行赛络菲尔纺,使棉纱线螺旋缠绕在纳米光致发光纤维素纱线的外表面,得到所述双组分复合光致发光纱线;
所述长余辉材料的质量为纳米光致发光纤维素纤网质量的5-8%,所述纳米光致发光纤维素纱线的质量为双组分复合光致发光纱线总质量的4%-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静电纺丝的电压为15-30kV,接收距离为10-22cm,挤出速度为0.1-3ml/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纤维素的质量为纳米光致发光纤维素纤网质量的89-9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基质材料为由铝酸盐、硅酸盐或钛酸盐作为模板吸附基质离子形成的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基质离子为碱土金属离子;所述激活离子为Eu3+和/或Mn2+,共激活离子为Mn2+、Dy3+、Pr3+和Nd3+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碱土金属离子为Mg2+、Ca2+、Sr2+和Ba2+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脱泡前还包括分散的步骤,所述的分散是将含有长余辉材料和纤维素的溶液以转速为500-1000rpm、温度为25-100℃搅拌2-12h,再超声分散0.5-2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双组分复合光致发光纱线进行光照,若移除光源后纱线的发光情况正确,再测定其含有的基质离子种类以及含量,根据发光情况和/或基质离子种类以及含量鉴别真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758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