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义耳的新型磁吸式铆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36770.4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9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冯宁宇;汤少杰;马瑞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50 | 分类号: | A61F2/50 |
代理公司: | 宁夏合天律师事务所 64103 | 代理人: | 郭立宁 |
地址: | 750004 宁夏回***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新型 磁吸式铆合 方法 | ||
一种人工义耳的新型磁吸式铆合方法,该人工义耳采用硅胶材质制作,使用多个独立的磁性植入体将其固定于植入颅骨外侧的植入区域,磁性植入体的数量和位置,则基于计算机软件模型所提供的优化方案。本发明采用磁吸固定型仿真义耳铆合方法,相较于既往的磁吸硅橡胶义耳,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下问题:1、使用多个独立的磁性植入体完成义耳的固定,该方案可以解决义耳吸附固定不稳定以及旋转、松脱等问题。2、该方案所提供的磁吸式固定方案,通过更换义耳主体内部的磁性模块,来调整磁吸附力的大小,整体改善患者佩戴的舒适度。3、该方法将最大程度的保留义耳的表面细节,获得近似于真耳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工义耳的新型磁吸式铆合方法。
背景技术
人工义耳主要用于重度耳廓畸形或创伤性耳廓缺损的患者,目前人工义耳的固定主要是通过生物胶以及固定于颅骨的钛合金挂架实现,但是上述两种方式存在固位效果欠佳、皮肤过敏、感染等并发症风险。磁吸式义耳可以很好的规避上述并发症,已有中国专利(CN213372755U、CN2523379Y)公开了通过磁吸附力实现义耳固定的新型义耳,但是上述专利技术方案由于使用整体磁性植入体完成义耳的吸附固定,存在固定效果不稳定,位置移动甚至松脱等情况,限制了磁性义耳的推广应用,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兼具理想外观以及良好固定效果的义耳铆合固定方法,可填补该领域的空白,更好的推广应用磁性义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人工义耳通过生物胶以及颅骨钛合金挂架两种固定方式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改善固定效果的新型磁吸式铆合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义耳的新型磁吸式铆合方法,该人工义耳采用硅胶材质制作,使用多个独立的磁性植入体将其固定于颅骨外侧的植入区域,磁性植入体的数量和位置,则基于计算机软件模型所提供的优化方案。
磁性植入体与义耳主体内部的磁性模块匹配过程中,为确保磁性吸附力最大化,磁性植入体和磁性模块的轴平面应当平行,但是由于颅骨表面并非规则平面,就降低了手术当中磁性植入体埋入的精准程度。术前根据患者头颅影像学数据,模拟重建头颅模型,使用3D打印机制作患者的植入区域或者全头颅的树脂模型,模拟练习手术过程。
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本发明采用磁吸固定型仿真义耳铆合方法,相较于既往的磁吸硅橡胶义耳,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下问题:①使用多个独立的磁性植入体完成义耳的固定,该方案可以解决义耳吸附固定效果不稳定以及旋转、松脱等问题。②该方案所提供的磁吸固定方案,通过更换义耳主体内部的磁性模块,来调整磁吸附力的大小,整体改善患者佩戴的舒适度。③该方案基于头颅高分辨CT的DICOM数据模拟重建患者的头颅模型,结合义耳的数字模型,优化义耳形态和佩戴位置,明确义耳的磁性植入体的手术部位,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改善术后的佩戴效果。④该方法将最大程度的保留义耳的表面细节,获得近似于真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固定于颅骨植入区示意图。
图2是在颅骨植入区固定本发明预留孔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与磁性植入体铆合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1-图3中:1-颅骨植入区,2-人工义耳,3-磁性植入体,4-固定义耳预留孔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未经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67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生成测试结果的方法、装置
- 下一篇:烹饪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