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循环式农业种子培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36544.6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85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晁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晁菲 |
主分类号: | A01G9/16 | 分类号: | A01G9/16;A01G9/24;A01G7/04;A01C15/00;A01C15/12;B02C19/10;B02C23/16;B07B1/54 |
代理公司: | 重庆宏知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60 | 代理人: | 张洁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循环 农业 种子 培育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循环式农业种子培育装置,本发明涉及培育装置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箱体,箱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透明壳,透明壳的表面开设有透气孔,箱体的正面转动连接有箱门,箱体的一侧底部管接有排水管,箱体的内部顶侧转动连接有煽动机构,箱体的内部底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顶部活动活动连接有培养盘,箱体的内部且位于培养盘的顶侧固定连接有均液板,煽动机构包括转轴,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于箱体的内壁,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研磨筒。该环保循环式农业种子培育装置,达到了能够对箱体内部的空气进行均匀的加热,并且能够对大颗粒肥料进行研磨,有益于种子的吸收,提高了种子的光合作用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培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循环式农业种子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种子培养是指冷冻干燥管、沙土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工业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在经过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的过程,农业种子是指凡农业生产中可以直接应用于播种的植物器官,在对农业种子进行培育时需要用到环保循环式农业种子培育装置。
现有的环保循环式农业种子培育装置,通过电加热棒进行加热时,培育箱内的温度不均匀,远离加热器的空气温度会低于靠近加热器的温度,不利于种子出芽,降低了种子的出芽率,并且在阴天环境使用时光合作用效率较低,大颗粒的肥料不易于种子的吸收。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循环式农业种子培育装置,解决了通过电加热棒进行加热时,培育箱内的温度不均匀,远离加热器的空气温度会低于靠近加热器的温度,不利于种子出芽,降低了种子的出芽率,并且在阴天环境使用时光合作用效率较低,大颗粒的肥料不易于种子的吸收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环保循环式农业种子培育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透明壳,所述透明壳的表面开设有透气孔,所述箱体的正面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体的一侧底部管接有排水管,所述箱体的内部顶侧转动连接有煽动机构,所述箱体的内部底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活动活动连接有培养盘,所述箱体的内部且位于培养盘的顶侧固定连接有均液板,所述煽动机构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于箱体的内壁,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研磨筒,打开箱门将铺装好的培养盘放置在箱体的内部进行培养,通过透明壳方便工作人员对培养盘内部种子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通过透气孔方便空气进出入箱体,对培养盘上的种子进行浇水时,通过均液板的作用使得水能够被均匀的散在培养盘的表面,从而有利于种子都能够吸收到水分,并且多余的水分通过排水管排出到箱体的外部,通过煽动机构能够对箱体中加热的空气进行煽动。
优选的,所述研磨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研磨筒的内部且位于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研磨机构,所述研磨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框,转轴带动研磨筒进行转动,从而研磨筒表面的扇叶进行转动,扇叶煽动加热后的空气,能够使得箱体中的温度更加的均匀,通过研磨机构对大颗粒肥料进行研磨,研磨后的肥料通过过滤框落到培养盘的表面,并且更加的易于吸收。
优选的,所述扇叶包括叶体,所述叶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补光灯,所述叶体的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清理板,当箱体内部的光亮不足时会影响到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通过补光灯对箱体中的植物进行补光,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研磨下来的肥料长时间的聚集会使得补光灯表面的光源被遮挡,从而当扇叶进行转动时,滑块带动清理板在导向杆上进行滑动,在导向杆进行滑动的时候能够对补光灯表面的细肥料进行清理,从而能够使得补光灯进行正常的工作。
优选的,所述研磨机构包括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壳,所述调节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研磨板,研磨筒转动的时候,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得调节壳通过伸缩柱进行伸缩,通过调节壳内侧的研磨板与研磨筒内壁之间的摩擦从而对肥料进行研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晁菲,未经晁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65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