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氨酯防盗门用全水发泡聚氨酯原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536487.1 | 申请日: | 2021-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3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庆;黄丹丹;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大聚氨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18/48 | 分类号: | C08G18/48;C08G101/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姚运红 |
| 地址: | 2015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防盗门 水发 原料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防盗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防盗门用全水发泡聚氨酯原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聚氨酯防盗门用全水发泡聚氨酯原料组合物:由A组分和B组分按1:(1.3‑1.5)的重量比混合组成;A组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聚醚多元醇A:40‑50份,聚醚多元醇B:35‑45份,聚醚多元醇C:5‑15份,泡沫稳定剂:3‑4份,催化剂:2.0‑4.5份,化学发泡剂4‑6份;聚醚多元醇总重量份数为100重量份;B组分为异氰酸酯。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防盗门用全水发泡聚氨酯原料组合物,绿色环保,尺寸稳定性高,导热系数低,密度低,综合性能适用于聚氨酯防盗门领域;本发明还提供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防盗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氨酯防盗门用全水发泡聚氨酯原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改善门体的耐压强度,防盗门生产厂家在门内部增加多道加强筋,这样既增加工序又增加了成本,尽管如此,局部抗压强度差的毛病依然存在。并且由于焊点多,门体的平整度不易保证,影响表面质量,产品档次较低。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隔热效果好、施工方便等显著优点受到防盗门生产厂家的关注。硬质聚氨酯泡沫原料的良好流动性和在充填发泡反应后具有较好的粘接性,使面板与泡沫紧密结合,因此,门体表面平整,压缩强度高,且聚氨酯硬泡的导热系数比聚苯乙烯等泡沫塑料及天然保温材料要低,绝热效果优良,并可现场注射成型,与门体结合成一体,能达到较理想的保温效果,是理想的绝热材料。
目前,聚氨酯硬泡应用得比较多的发泡剂有HCFC-141b、环戊烷和氢氟烃化合物(HFC)等。HCFC-141b、CFC-11均对大气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全水发泡作为绿色发泡剂,是替代以上发泡剂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选择全水发泡技术应用于防盗门的研究成为主流。
CN104650308A公开了一种使用全水发泡聚酯硬质泡沫塑料的防盗门,采用聚醚多元醇、泡沫稳定剂、复合发泡催化剂、水混合均匀,与异氰酸酯混合形成泡沫后通过注射孔填充防盗门,所用的聚醚多元醇羟值430mgKOH/g,聚醚多元醇的质量分数占58-70%,占比较少,且聚醚多元醇的粘度较高,形成的聚氨酯防盗门的尺寸稳定性较差,硬度较差。
CN112430300A公开了一种家电用聚氨酯原料组合物、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四种粘度较高的聚醚多元醇,并且加入了第四代物理发泡剂,虽然尺寸稳定性较好,导热系数也较低,但是制品的芯密度较高,对聚氨酯防盗门的适用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氨酯防盗门用全水发泡聚氨酯原料组合物,绿色环保,尺寸稳定性高,导热系数低,密度低,综合性能适用于聚氨酯防盗门领域;本发明还提供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聚氨酯防盗门用全水发泡聚氨酯原料组合物:由A组分和B组分按1:(1.3-1.5)的重量比混合组成;
A组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聚醚多元醇总重量份数为100重量份;
B组分为异氰酸酯。
聚醚多元醇A为羟值385-405mgKOH/g,粘度6000-10000mPa.s的聚醚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B为羟值为295-325mgKOH/g,粘度1150-1750mPa.s的聚醚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C为羟值为260-300mgKOH/g,粘度为60-100mPa.s的聚醚多元醇。
催化剂为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N,N-二甲基环己胺、N,N-二甲基卞胺和TMR-2的混合物。
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N,N-二甲基环己胺、N,N-一二甲基卞胺和TMR-2的重量比例为(0.1-0.5):(0.5-1.0):(1.5-2.0):(0.5-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大聚氨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大聚氨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64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