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与小麦远缘杂交产生小麦双单倍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533109.8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14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娟;张鹏飞;黄大明;刘莹;王立峰;刘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G22/20;A01G24/15;A01G24/28;A01H1/08;A01H4/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朱才永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小麦 远缘 杂交 产生 单倍体 方法 | ||
1.一种玉米与小麦远缘杂交产生小麦双单倍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黄淮海南部夏玉米主产区,玉米材料分7期种植,分别于4月28~30日、5月6~8日、5月13~15日、5月20~22日、5月27~29日、6月3~5日、6月10~12日进行播种,期间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提高玉米花粉活力,使其与小麦花期相遇;
小麦材料分7期种植,分别于4月22~24日、4月28~30日、5月6~8日、5月13~15日、5月20~22日、5月27~29日、6月3~5日进行播种,其中小麦材料的种植条件为:温度22~26℃、湿度60~80%、3000~5000Lux、12h光照/12h黑暗的培养箱中培养,促进其出苗;
第二步:待小麦生长至分蘖期时,转入14~16℃、湿度40~60%、3000~5000Lux的培养箱中培养,促进其分蘖;小麦生长至拔节期时,转入20~22℃、湿度50~70%、4000~6000Lux、16h光照/8h黑暗的气候室培养,期间根据需要补水及防治病虫害;
第三步:小麦在散粉前1~2天经人工去雄、整穗后,套白色纸袋,待小麦柱头张开,取玉米花粉过滤留粉后,摇粉至小麦麦穗上,套袋隔离;摇粉至小麦麦穗上的为多个玉米品种的混合花粉;
第四步:将去雄授以玉米花粉后的小麦,分别在24h、48h用浓度为80~120mg/L的2,4-D处理2次,后经幼胚拯救、壮苗、染色体加倍,获得小麦双单倍体植株;
幼胚拯救的方法为:授粉后14~16d,剥取小麦颖果,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0%乙醇表面灭菌30s,再用0.1%升汞灭菌10min,经无菌水充分冲洗3~4次后,于解剖镜下剥出幼胚,接种于1/2MS培养基,接种后先在4℃冰箱中处理2~3d,后置于室温黑暗条件下3d,最后在20~25℃、16h光照/8h黑暗条件下培养,使小麦幼胚发芽成苗;
壮苗的方法为:当幼苗生长至3~5cm时,转入壮苗培养基中,在温度11~15℃,16h光照/8h黑暗条件下培养2周,使植株生长健壮,其中壮苗培养基为1/2MS+多效唑0.5mg/L+IAA0.2mg/L;
染色体加倍的方法为:当幼苗发育至2~3个分蘖时,将小麦幼苗移出并修剪根部,用0.1~0.2%秋水仙素和DMSO溶液,在室温、黑暗、通气条件下处理5h,后用自来水冲洗3-4h;
第五步:将小麦双单倍体移至栽培盆中,在18~22℃、湿度50~70%、4000~6000Lux、12h光照/12h黑暗的人工气候室内继续培养至成熟,即得纯合、稳定的小麦双单倍体种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与小麦远缘杂交产生小麦双单倍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4月中旬对玉米实验田施有机生态肥,对土壤进行改良并耙平、开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与小麦远缘杂交产生小麦双单倍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材料播种时的行距为0.667米、株距为0.3米、种植密度为3300株/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与小麦远缘杂交产生小麦双单倍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小麦种植前一周对人工气候室进行紫外消毒和臭氧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与小麦远缘杂交产生小麦双单倍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和第五步中,小麦的培养土包括按照质量比6:1:1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大汉黑泥炭土、蛭石和珍珠岩,且每立方中加入150g含量为15-9-12+2MgO+TE的缓释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未经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310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向可调节式槽型通用设备基座
- 下一篇:一种衬衫除皱药液及其自动喷药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