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灌注桩注浆加固后处理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32961.3 | 申请日: | 2021-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5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元妮娜;张太金;武冬来;梁喜平;袁晓丽;杨晓霞;宋建峰;李阳;刘明;李培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2 | 分类号: | E02D5/62;E02D15/04;E02D3/12;C04B28/26;C04B111/70 |
代理公司: | 太原倍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1 | 代理人: | 张宏 |
地址: | 030013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注 桩注浆 加固 处理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为一种灌注桩注浆加固后处理施工方法,属于灌注桩施工技术领域。首先,在每根灌注桩两侧各钻一个注浆孔,然后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浆液进行注浆,最后采用水玻璃和磷酸的混合浆液封堵孔口即可。本发明方法采用了水泥—水玻璃双浆液和水泥单浆液的混合注浆加固地基方式,弥补了常规施工中后压浆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桩基性能,确保桩体质量和承载力。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不破坏原地基,安全可靠;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灵活,施工噪声小,机具操作振动也小;施工成本较低,施工速度较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灌注桩的施工,具体是一种灌注桩注浆加固后处理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灌注桩后压浆工序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施工工序,到今天已是普遍推广应用。由于该工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其实施质量及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如今的施工中,该工序的质量通病依然时有发生,同时因为其属于地下隐蔽工程,质量控制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灌注桩后压浆工序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并且施工现场不满足承载力实验条件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灌注桩注浆加固后处理施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灌注桩注浆加固后处理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注浆孔布置
在每根灌注桩侧重新引注浆孔,灌注桩的两侧各钻一个注浆孔,注浆孔深度超过桩底1m,注浆孔距灌注桩桩边50cm;
2)注浆
注浆液包括A液和B液;
A液为水泥浆液,配合比为水:水泥=1:1~0.8:1(重量比);
B液为水玻璃浆液,配合比为水玻璃:水=1:1~2:1(体积比);
注浆时,采用“A液+B液”的混合注浆液进行注浆;
3)封堵孔口
封堵浆液包括C液和D液;
C液为水玻璃浆液,配合比为水玻璃:水=1: 2(体积比);
D液为磷酸浆液,配合比为磷酸:水=1:10~1:15(体积比);
封堵时,按C液:D液=1:1(体积比)配置成混合封堵浆液,将注浆孔孔口封堵即可。
进一步的,步骤1)中,钻孔时采用坑道液压钻机钻机,水钻,钻机钻孔孔径φ42mm,注浆孔的斜度不大于1°。
进一步的,步骤1)中,灌注桩间若有风亭,则在风亭处注浆加固土体,注浆孔间距为1m,呈梅花状布置,深度达到细中砂层往下0.5m。
进一步的,步骤2)中,注浆方式采用分段后退式注浆,钻杆回抽幅度为15~20cm,先下后上,边提边注,隔孔注入,注浆流量控制在20~30L/min。
进一步的,A液中的水泥采用P.O 42.5水泥,B液中的水玻璃采用浓度38 Be`以上并稀释成28~35 Be`的水玻璃。
进一步的,步骤2)中,根据不同地层要求在注浆液中添加磷酸,以调节止水胶凝时间。
进一步的,步骤2)中,“A液+B液”的混合注浆液中,A液:B液=1:0.8-1:1(体积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方法采用了水泥—水玻璃双浆液和水泥单浆液的混合注浆加固地基方式,弥补了常规施工中后压浆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桩基性能,确保桩体质量和承载力。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不破坏原地基,安全可靠;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灵活,施工噪声小,机具操作振动也小;施工成本较低,施工速度较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29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