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峰强比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32437.6 | 申请日: | 2021-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8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汪乾;李长东;阮丁山;刘伟健;刘婧婧;蔡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525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陈攀登 |
| 地址: | 5281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峰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高峰强比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正极材料的通式为LiNi1‑x‑yCoxMnyMaNbO2,其中0≤x≤0.5,0≤y≤0.6,a0,b0,且0.002≤a+b≤0.04;M为Ni、Co、Mn、Zr、Nb、Sb、Y、Mo、P、S或B中的至少两种;N为Al、Mg、Ti、Si、La、Ga、Sr、Co、Mn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正极材料的峰强比大于1.8,Li/Ni混排小于3%,而高的(003)/(104)峰强比(峰强比大于1.8)意味着阳离子混排的急剧降低,从而带来正极材料克容量与动力学性能的显著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峰强比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层状R-3m正极材料LiMO2中,过渡金属离子通常占据八面体的3a位置,Li离子占据八面体的3b位置,但由于过渡金属中的Ni2+与Li+的离子半径相近,导致Ni2+与Li+相互占据对方位点的情况,即发生锂镍混排。正极材料中锂镍混排程度过高会造成锂离子脱嵌的通道阻塞,从而导致材料克容量的显著降低。
通常,层状正极材料的(003)与(104)的峰强比可以定性的判断层状正极材料中锂镍混排的程度。当I(003)/I(104)峰强比大于1.2,则表明层状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阳离子混排程度较低;而当I(003)/I(104)峰强比小于1.2,则表明层状正极材料中阳离子混排程度较高,材料的锂离子的脱嵌受阻,克容量将明显降低,从而降低电池材料的能量密度,因此制备出低阳离子混排的正极材料一直是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追求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峰强比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正极材料具备高峰强比,改善了正极材料中的阳离子混排,从而提高克容量与动力学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正极材料,其通式为LiNi1-x-yCoxMnyMaNbO2,其中0≤x≤0.5,0≤y≤0.6,a0,b0,且0.002≤a+b≤0.04,所述M为Ni、Co、Mn、Zr、Nb、Sb、Y、Mo、P、S或B中的至少两种;所述N为Al、Mg、Ti、Si、La、Ga、Sr、Co、Mn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x的取值范围为0≤x≤0.3,y的取值范围为0≤y≤0.5。
优选地,所述M为Ni、Zr、Nb、Sb、Y、Mo、P或B中的至少两种;所述N为Al、Mg、Ti、Si、Ga、Sr、Co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LiNi1-x-yCoxMnyMaNbO2的(003)衍射峰与(104)衍射峰的强度比大于1.8。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LiNi1-x-yCoxMnyMaNbO2的(003)衍射峰与(104)衍射峰的强度比大于2小于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汽车循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324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