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判断矿石黏土含量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529490.0 | 申请日: | 2021-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4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薛捷豪;张罗虎;钟传刚;胡青华;朱优武;盛汝国;王振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宝矿产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关博方 |
| 地址: | 1000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判断 矿石 黏土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判断矿石黏土含量的方法,属于湿法冶金堆浸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取用一定量采矿地质钻孔矿石样品进行筛分,根据矿石粒径大小由大至小筛分出若干个粒级区间,取各粒级区间矿石样品一定重量分别置于烧杯中,用萃余液将其分别进行三次浸没将每次浸没后的矿石样品洗涤、过滤、烘干,将烘干后各粒级区间矿石样品进行筛分,清除粒径小于一定大小的矿石样品后称重,得到各粒级区间矿石样浸没后减重量;根据三次浸没时间点矿石减量率平均值计算该矿石样品的最终减量率计算矿石样品中的黏土含量。通过测定矿石样品减量率,快速判断出矿石黏土含量,根据黏土含量的不同确定矿石性质,避免出现矿堆渗滤性不足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湿法冶金堆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判断矿石黏土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湿法冶金堆浸工程过程中,由于矿石中黏土含量的不同,随着堆浸时间的增加,含较高黏土含量的矿石堆场往往会由于溶液冲刷、矿石易风化,导致黏土粉末不断剥离、累积,从而导致矿堆渗滤性不足、浸出率提升缓慢、矿堆表面积液甚至坡面沟流等情况,影响堆场稳定性及堆浸产量。这就需要对矿石中黏土含量进行判断,根据矿石黏土含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生产调度进行筑堆安排,从而尽可能在生产中避免出现以上的情况。
一般生产实践中,矿石黏土含量往往由地质师根据颜色或者手感来区分,比如高黏土矿石大多较为松散,粉末状形式成分居多,颜色呈现白色或者其他淡色,手指揉搓时感觉柔软以及有肥皂感。
此外,还可通过对矿石样品研磨后,经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圆锥法、蝶式仪法等方法测得矿粉的液限(ωL)及塑限(ωP),进而推算出液性指数(IL)及塑性指数(IP),再根据生产实践取用不同的标准,得到矿石黏土的大致含量,判断矿石属于软矿石(中高黏土)还是硬矿石(低黏土)。
但是,这些方法均有较明显的不足,比如过于依赖现场地质师经验,经验养成时间长,且有时会出错;测得的矿石性质过于宽泛等,不利于生产中的矿石精细化分类管理等等。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快速判断矿石黏土含量的方法,用于对不同黏土含量的矿石进行精细化分类管理。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判断矿石黏土含量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用一定量采矿地质钻孔矿石样品进行筛分,根据矿石粒径大小由大至小筛分出若干个粒级区间,由大至小分别记为第一粒级区间、第二粒级区间、至第N粒级区间;
步骤2:取各粒级区间矿石样品一定重量分别置于烧杯中,用萃余液将其浸没一段时间,记为第一次浸没;
步骤3:将第一次浸没后的矿石样品洗涤、过滤、烘干,将烘干后各粒级区间矿石样品进行筛分,清除粒径小于一定大小的矿石样品后称重,得到各粒级区间矿石样第一次浸没后减重量;
步骤4:将步骤3中称重后的各粒级区间矿石样品重复步骤2浸没过程,记为第二次浸没;
步骤5:将步骤4中第二次浸没后的各粒级区间矿石样品重复步骤3清洗、过滤、烘干、筛分后称重,得到各粒级区间矿石样第二次浸没后减重量;
步骤6:将步骤5中称重后的各粒级区间矿石样品重复步骤2浸没过程,记为第三次浸没;
步骤7:将步骤6中第三次浸没后的各粒级区间矿石样品重复步骤3清洗、过滤、烘干、筛分后称重,得到各粒级区间矿石样第三次浸没后减重量;
步骤8:根据第一次浸没、第二次浸没、第三次浸没时间点矿石减量率平均值计算该矿石样品的最终减量率,根据最终减量率计算矿石样品中的黏土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宝矿产有限公司,未经万宝矿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94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