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查借助于温度模型确定的电机模型温度的方法和机动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1524610.8 | 申请日: | 202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6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F·洪康普;T·黑克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3/00 | 分类号: | H02P23/00;H02H6/00;H02P29/60;B60L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牛晓玲 |
地址: | 德国因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查 借助于 温度 模型 确定 电机 方法 机动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查借助于温度模型确定的电机(2)的模型温度的方法,其中,通过电机(2)的调节器根据目标参量预定至少一个涉及电机(2)的调节参量;其中,根据目标参量和模型温度由包括至少一个与温度有关的参数的电机模型确定调节参量的模型值;其中,确定在调节器的实际调节参量与调节参量的模型值之间的差和/或在由调节器的实际调节参量导出的参量与相应地由调节参量的模型值导出的另一参量的差;其中,将所述差与限值比较,且在超过限值的情况下探测到电机(2)的模型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偏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查借助于温度模型确定的电机模型温度的方法,其中通过电机的调节器根据目标参量预定至少一个涉及电机的调节参量。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机动车。
背景技术
在电机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于温度传感器确定电机内部中的温度、例如电机的被供电的定子绕组的温度。然而通过这样的温度传感器提高了在电机制造中的费用和成本。此外例如在电机用作机动车中动力电机的情况下可以要求温度确定的高度可靠性,从而也应考虑应用的温度传感器的故障率。因此存在对如下方法的兴趣,利用该方法可以在不应用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确定电机的温度。为此,由现有技术已知不同方案。
在文献US 9614472 B2中描述一种用于确定在电机的内部中的温度的系统。其中,通过测量其与温度有关的电阻来确定电机的绕组的温度。
在文献EP 1180671A1中描述一种无刷交流电发电机,其包括用于确定场绕组的温度的温度测量单元。通过温度测量单元从绕组电压以及馈入绕组中的电流确定场绕组的温度。
由文献DE 10 2014 200 337 A1已知一种用于给可电机式运行的交流场电机的定子绕组供电的方法。在此部分地给馈入定子绕组的相电流施加偏置电流,其中借助于基于向量的方法如此调节偏置电流,使得偏置电流在电机中不产生转矩。由此产生的与相电流相叠加的直流电流紧接着用于通过定子绕组的电阻确定定子绕组的温度。
而且文献US 8084984 B2也涉及一种用于测量和控制交流电机中的定子绕组温度的系统,其中温度检测通过绕组的电阻借助于直流电流确定。
文献DE 20 2016 101 853 U1描述一种用于检测相绕组/分路绕组(Strangwicklungen)的当前绕组温度的电子电路。其中将具有与温度有关的阻抗的一个或多个两极并联于电机的相绕组的两个绕组连接端。通过检测与温度有关的阻抗有关的电机馈电线中的电流响应,确定相绕组的温度。
在文献DE 10 2010 038 560 A1中描述用于电机的定子绕组的温度估计。其中确定电机的角速度以及对于电机的每个相确定总功率损耗。紧接着通过用于该相的组合的热阻抗以及在总功率损耗上的定子绕组功率损耗分量,估计定子绕组的温度。组合的热阻抗在此具有在定子绕组与定子核芯之间的第一热阻抗以及在电子核芯与电机冷却剂之间的第二热阻抗。
在文献US 7340968 B2中,通过测量与温度有关的电机力来确定电机中的旋转的磁体的温度。
而且在文献DE 3 736 303 T2中也实现了借助于在无电流的绕组中的电机力的积分来测量无刷直流电机的温度。
由文献DE 10 2014 016 452 B4已知用于确定电机的定子绕组温度的方法。其中,在电机的空载中确定在电机内部中的磁通量。在电机的激活的短路的情况下,由磁通量和流动的短路电流确定定子绕组的温度。该温度紧接着用作用于电机的温度模型的开始温度,其中通过温度模型可以计算电机在不同运行点的温度。
除了通过测量在电机中的与温度有关的参量来确定电机的温度之外,借助于电机的温度模型进行温度确定也是可能的。利用温度模型可以在电机的运行期间相应地确定电机的模型温度。为了获得尽可能准确地相应于电机的实际温度的模型温度,高度重要的是,用于温度模型的模型假设是正确的。其中力求,对模型假设或基于模型假设确定的模型温度的检查尽可能低成本且特别是在不应用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下是可能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股份公司,未经奥迪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5246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